陆小曼和徐志摩结婚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主要是徐志摩的父亲很不喜欢陆小曼,制造了一些状况。
1. 徐志摩的父亲不想弄,让徐志摩去问前妻张幼仪的意见,如果她同意,他就同意。这是很奇怪的点。
2. 张幼仪同意以后,他父亲又提出了几个要求,其中一个是让梁启超做证婚人。
梁启超是王赓和徐志摩的老师,身份很特别。结果婚礼上把两人痛批了一顿,没有祝福,全是批评和警告。
(梁启超证婚词)
后来梁启超在给梁思成的信中,说了自己当时的用意:心疼徐志摩,不看好陆小曼。
(信)
当时的社会舆论对两个人的结合也颇有微词,但他们的一帮朋友始终在支持两人。
01.婚后奢靡的生活:
婚后他们在北京住了两年,徐志摩父母受不了陆小曼的生活习惯。最后两人搬去了上海。
他们的婚姻中最被人诟病的,是陆小曼生活的奢靡,每个月开销巨大,挥霍无度,几乎把徐志摩整个人掏空了。
怎么理解呢?
1. 其实陆小曼是一个没有文化理想的人,她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按照名媛的目标在培养她,那种被大家诟病的生活,其实是她常年正常的生活状态。
她身上的才学是一种自我附加值,她不会想到要用这些东西去创造一些社会价值。在她骨子里的理念中,还是一个半个旧社会的女性。在家养尊处优,潜意识是按自己母亲的路线在走。
这一点是她和林徽因最大的区别。林徽因是一个完全的新女性,对自己的要求不是美,而是有所建树。
记得以前听过一个记录,一次金岳霖去林徽因家,还没走到门口,看见梁思成在房顶上想问题(据说是他长期的习惯),那时林徽因正好站在房门口,就这么一上一下。
金岳霖随口做了诗: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梁思成听到后就很高兴,但林徽因就很不舒服,说:为什么女人就只有美?女人也可以是君子,可以和男人一样有才学上的建设......
2. 陆小曼本身有很多艺术天赋,感官敏锐。
这个天赋的这股能量如果没有发挥创造性的作用,它也不会消失,会转化为其他的东西,比如喜好奢华、高品位、追求“品质”、对美的东西钟爱,贪婪,虚荣......
这些都是这股能量的低阶或负面性的表达。
据说他们到上海之后,陆小曼就迅速的沉醉在了一种紫醉金迷的生活,疯狂购物、通宵跳舞、睡到中午起床.....他们家仆人众多,开销巨大,女仆的穿着打扮都像别人家的小姐。徐志摩为了宠溺陆小曼,身兼3分工作,还到处做兼职,极力缩减自己的开销......
其实这个状态看起来有点像退形,就是陆小曼退回到了一个小孩的状态。估计是之前结婚的困难太大像在做一种补偿,再加上徐志摩的无限溺爱,过度给与。其实这个状态可以看出陆小曼的小时候,父母养育她的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在后面的种种变故中,她都表现出一种“软弱”,没有力量改变自己,真正为自己做出选择,依赖别人,也没有活出新的人生。
02:身体的病痛
陆小曼身体底子不好,之前人流手术又留下了后遗症,她玩乐没有节制,太懒散,随意挥霍身体,后来她经常疼痛难忍,还伴有晕厥。
为了给她治病,徐志摩四处打听,结识了翁瑞午,他有一套按摩的手法,对陆小曼的病痛非常有效。
但翁瑞午进入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
1. 按摩需要身体接触,当时社会上有很多他们两人的绯闻。而且陆小曼对翁瑞午产生了依赖,离不开这个人。
2. 翁瑞午建议陆小曼吸鸦片止痛。这基本上又毁了她半个人。
这两件事都在拖垮她自己和他们的婚姻。
除此之外,陆小曼不能生育的事一直瞒着徐志摩,后来徐志摩想要孩子,曾多次表达,但陆小曼都是搪塞过去,或直接不理会。
夫妻之间一旦有了秘密,他们的距离会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