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
时间悄悄地滑过长满庄稼的田野,调皮地染白了父母的头发,还吹皱了他们的皮肤。
上个星期我打电话回家的时候,母亲高兴地跟我说:“我和你爸上次去拍了婚纱照。”
“啊!什么?”我突然听到电话那头的母亲这样说,我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就惊讶地再问了一遍母亲。
“上星期,我有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有拍照的活动,可以免费拍照。结果,我们去了才知道是拍婚纱照,不要相册就不要钱,要相册就要付200元。我们是要了这个相册。”
“喔!那挺好的,好期待看你们的婚纱照。”
“好!那得到照片后就发给你看。”
这次,我依然和母亲聊了很多家里的琐事。放下电话后,我为父母去拍了婚纱照而开心。但同时也感觉到有那么一点点心酸,其实我以前心里也偶有冒出要带父母去拍摄婚纱照的想法。但却一直没时间,有时候又忘了。没想到,父母其实心中也一直有这样一个愿望。感觉自己还有很多很多都做得很不够,非常亏欠父母。
我想看到他们照片的心无端迫切,等待的日子总感觉比较漫长,我时不时地发一条信息去问母亲:“妈,照片得了吗?”
“还没得,下场赶集就可以拿到了。”
又过了几日,我打开手机时,看到了母亲发来了照片。虽然,照片拍摄的技术一般,而且背景都是p上去。但看着照片里有母亲和父亲的单人照,还有他们俩的合影时,他们彼此的甜蜜已使我忽略了摄影技术,甚至还要感谢摄影时为我父母留下美好的时刻。照片中母亲戴着假发,长长的假发斜扎在一旁,发尾从背后随意地搭在肩头。虽然已经是六十多岁的母亲了,但依偎在父亲身旁她,笑容竟透出少女般的可爱、灿烂和明丽,甜甜的感觉。母亲分别穿一件白婚纱和另一件鹅黄色的婚纱拍照,父亲穿一件西装。照片中父亲的一只手搂着母亲的腰,母亲微笑着看向远方,身子微倾,斜靠在父亲身上,另一只向身体的另一侧伸展着。还有一张是他们面对面站着望着对方微笑,彼此的手做出一颗爱心状。
我看着父母那充满爱意、幸福的照片,便喜不自禁。在我的记忆中,我还从未看见父母如此亲密过。小时候仅见过他们最亲密的一次,就是母亲和父亲在烤火时,母亲把头靠在父亲的肩上。但母亲看见我看见了后,就立刻把头抬离了父亲的肩膀。虽然,这个美好的画面只有几秒那么短暂。但是,那画面却一直深留在我的记忆里。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时常在我的记忆里搜索着他们彼此的故事,慢慢去感受、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
我的父母生长于农村,都是五十年代的人,他们的最高学历是初中。
母亲与父亲同年出生,母亲比父亲大一个月,他们都出生在一个村子,父亲家在村东头,母亲家在村西头,仅需步行五六分钟就到了彼此的家。
他们从小就在一块放牛、割猪草,然后又一起上学。以前,母亲还跟我们姐弟几个提起父亲上学读错字的囧事,母亲每次讲都会笑出眼泪,而父亲却总是在一旁听了什么也没说,只是眯眯笑着。
母亲和父亲都是家里的老二,外婆是个很慈爱的人,她给了母亲无限的爱。而父亲却从小失去母亲,未曾见过自己的母亲一眼。母亲与父亲在待人接物上都很相似,非常好客、热心。做人做事,也都是讲自尊和原则的人。他们都很勤劳、努力、乐观、积极,不管面对怎样的生活,都总是微笑着去努力面对。他们的性格也有很多方面是互补的,母亲更开朗乐观、口快心直、想什么说什么,有时候比较冲动,用钱方面就比较大手大脚。母亲爱好文艺,喜欢唱歌、跳舞,爱幻想,生活的艰辛都不会淹没她的梦想。她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容易接受新事物。即使是到了近七十岁的年纪,她依然对网购、网络支付这些并不陌生。父亲性格就比较含蓄内敛些,有什么话不会很快说出来,考虑问题会比较周全,用钱方面不小气却又比较有计划。他做事比较谨慎,比较讲求生活实际。
他们的感情也曾经历考验,在他们结婚前,母亲就到重庆小外公家带我的小舅舅。她大概去了两年后,便回到老家与父亲结婚了。
我以前初听到母亲跟我说起时,我还在心里想:母亲怎么那么傻,为什么不在重庆生活下去?还为什么回到农村嫁给父亲呢?心里有这个疑问,却不敢说出来。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在外地做生意,母亲则独自一人操持着家里。他俩的分工也很清晰,父亲主要主外,母亲主要主内。父亲从外地做生意一回到家不休息就开始做家里的重活、累活,也会做家务活:打扫卫生、做饭、洗碗……每次,父亲回到家,我就感觉特别开心,不仅给我们带好吃的,还会做家里的很多事,我也就可以不用做洗碗那些活了。
可父亲,每次回家的时间都比较短。所以,我小时候总在盼望父亲回家。
母亲娘家虽只是普通家庭,但她结婚前也是很少干活的。她结婚后,就挑起了家里的重担,父亲不在家时,她就要做家里家外的活。
我依稀还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父母总是很爱吵架。后来,我上大学后,才听母亲提起她以前的事,她说,那时候家里穷,觉得父亲又很不体谅自己,还嫌弃她干活力气小,他们经常为一些琐事吵架,母亲还因此想过轻生,但想到孩子还小,觉得可怜孩子才没有走上绝路。
当我听到母亲那样说时,我的心咯噔了一下,感觉很紧张。但是,也同时在感谢老天爷没有让母亲走上另一条绝路。
母亲这样跟我讲时,我并不会觉得这是谁的错,只是觉得那时候的生活真的是太苦了。整个小村子里的人家,好多都吃不上饭,大家穿的衣服都是补丁。村里有一个小男孩因没有衣服穿,整个夏天都是赤裸着身体满寨子跑。
父母的感情在艰难岁月中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经过她们共同不懈的努力,家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父亲和母亲对于儿女只有一个最朴素的愿望:努力创造条件让自己的孩子们上学读书,以后能靠自己的努力有尊严地生活。他们总是无条件地支持和满足我们学习上的任何需要,也满足了我学画画的心愿。
父母从不跟我们讲什么道理,总是默默地努力着,用他们的做人做事的行动教育着我们姐弟几个。
父母也从不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我们身上,他们尊重我们自己内心的愿望,让我们去勇敢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们在生活上又不会溺爱,让我们姐弟几个很小的时候就做家里家外的活。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是让我们知道只要不触及底线,就可以自由发挥。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姐弟几个都已经长大了,各自都做着各自喜欢的事,父母也已步入老年。
父母年纪越来越大,我发现父亲更依赖母亲了,也更听母亲的话,母亲说什么,他都觉得是可行的,也都很支持。母亲对他大声说话时,他也只是笑笑。父亲把家里的活基本都包了,母亲主要是做做饭。母亲学新东西很快,总是一遍遍地教父亲用手机。
他们一起乘坐高铁去妹妹、弟弟家时,总是母亲走在前面带路、提醒。没有母亲一起陪伴着,我们基本是不放心父亲一个人坐高铁的,母亲就更不放心了。
我现在回想着他们的一生,他们有年轻时的争吵,中年时的奋斗,老年时的陪伴。我内心无限感慨,感觉他们不管曾经历了什么,即使母亲偶有埋怨父亲不会甜言蜜语。但父亲一个暖心的微笑,母亲就也微笑了。
那一刻,我才突然明白了母亲为什么当初要回来嫁给父亲,她看中的是父亲的人品和勤劳,而不是父亲拥有什么条件。她们虽经历生活的艰辛,母亲白皙的皮肤虽被太阳晒出黑斑。但一路走来,她到最后无疑是幸福的,与自己喜欢又喜欢自己的人度过了相互陪伴的一生。这应该就是爱情的最真实、美好的样子,而我却明白得太迟。
小时候很爱阅读的我,到处找书阅读。很小就开始看琼瑶小说,我脑子里被小说里那些轰轰烈烈的爱情裹挟着,我从此便认为爱情就是要轰轰烈烈,不计后果,更看不见现实生活中父母彼此间的情感。我不清晰的爱情观让我在感情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经历中回望,才逐渐发现我错过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也才逐渐明白,真正的爱情不是只有你侬我侬的轰轰烈烈,而是要落实到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上,有彼此理解,共同奋斗,相互信任、包容、付出、真心投入并珍惜……
也让我想到了三毛说过的那句话:“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真正的爱情,往往就体现在生活中所有的细枝末节之上。
2021年7月1日星期四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