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徐志摩的人,一定知道林徽因和陆小曼的存在,但未必知道他的原配妻子张幼仪的故事。张幼仪是那个年代传统又有点出格的女性,在现代夫妻和传统婆媳之道里裹挟,她有一双没有缠过的大脚,但是却没能配得上徐志摩的西服。
一直以来,描写张幼仪的书少之又少,她不像徐志摩一样深得人心,不如林徽因那般聪明博学,更不比陆小曼的浪漫风情,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尽管是被称作中国第一宗离婚案的当事人,记录她的文字也少得很。
有幸读到了《小脚与西服》一书,真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本书从张幼仪的视角详细的记述了她和徐志摩的家变历程。本书作者是张幼仪的孙女,一个生在美国的女孩—张邦梅,她用两代人之间的对话,将张幼仪的一生展现开来。
注定的悲剧
张幼仪和徐志摩的结合源于张幼仪的二哥。张家所有的人都喜欢徐志摩,即便他在之后抛弃了张幼仪,张家人对他的喜爱也分毫不减,张幼仪的八弟,也就是张邦梅的爷爷仍在遗嘱中说明,自己的葬礼上要听到徐志摩的诗。
但是徐志摩是个天生是个向往自由的风流男子,他想要摆脱传统的婚姻,但是也不得不和这个父母看上的儿媳结婚,他在第一次见张幼仪照片时说到:真是个土包子。这为张幼仪之后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
张幼仪是个没有缠过脚的新时代女性,她主动申请去大学读书,也痴迷于二哥四哥的自由潇洒。但是她从小便被教育成为了个相夫教子的好儿媳,她秉承着父母的嘱托,每日侍奉徐志摩的父母并为他生养了一个儿子,但是这一切都没能让徐多看她一眼。张幼仪内心向往新时代和自由,却被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所局限。
后来有一次,她和徐志摩一同乘船时,张幼仪由于从没做过船,晕车到呕吐被徐志摩嫌弃的说是土包子,但是徐自己也晕车,也呕吐了。都说爱一个人,他连吃屎都是香的;不爱一个人,他吃饭都像是在吃屎,可见徐志摩打心底里就没有瞧得起过,也没有爱过张幼仪。
张幼仪孤身追逐徐志摩来到异国他乡,她不懂英文,在人身地不熟的地方独自生存者。他狠心的留下不多的钱就离她而去,这是一般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任何人都于心不忍,偏偏徐志摩这样做了。而且在他离开之时,张幼仪已经怀了他的第二个儿子,她纠结的拒绝了他打掉孩子的想法,开始了独自寂寞飘零的日子。
自由亦是坟墓
对于徐志摩而言,唯有自由现代是第一位的。他立志追寻自己所爱—林徽因,却没成功。后来他同张幼仪签了离婚协议书后,和陆小曼结了婚。
陆小曼是美丽漂亮的女人,她也是自由的,不拘于传统约束的。她和徐志摩亲昵的相称,让徐志摩背着在街上走,她不谙世事,不做家务,只是在屋里吸食大烟。徐志摩爱她,可是这爱也让他筋疲力尽。
徐志摩说到底还是个孝顺的儿子,因此家中的事情多少也需要插手,这在以前都是张幼仪的“分内之事”,但是对于现在的陆小曼而言是不可能的,于是这个昔日的多情潇洒诗人也不得不和人间烟火打交道。
我相信,离婚后又再婚的徐志摩曾有过那么一瞬间的后悔,有那么一瞬间看到张幼仪的能干和担当,有那么一瞬间能看到张幼仪传统外表下勇敢独立的心,但是却毫无意义。徐志摩的后半生生活不再宽裕,无法负担家庭的支出,无法轻松支付陆小曼和她情人的鸦片的钱,他只能穿梭各地去讲学,去赚钱。
家庭拖累了这个才气诗人,他搭乘飞机奔波,却不幸机毁人亡。可能上帝也惜才,不想这样一个诗人被拖累到失去了才气,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创作的能力。徐志摩的尸体是张幼仪认领的,甚至连他的葬礼也是张幼仪一手操办。
我无法判定张幼仪是否爱过徐志摩,因为她的意识里总有一股无法逝去的传统的相夫教子的意识存在。她在离婚后对徐家做的事情究竟是出于爱,还是出于传统观念我无法知晓,但是我宁愿相信他们之间没有爱,因为习惯不伤人,伤人的只有爱。
在第二个儿子死去的时候,这份悲伤只有张幼仪和佣人深感体会,徐志摩可能仍在地球的那一端自由潇洒,即便后来他作诗悼念儿子,都看来似乎是惺惺作态,他没有想留下过他,他的死活对徐志摩而言也就没了意义。
>>>>
有时候读着张幼仪讲述的故事,总能让我想到远在他方的另一个女人,她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面的暗恋少女,她一生守护在R先生身后,她为他养育了一个儿子,她为了他的自由洒脱,为了不给他添麻烦,一个人在肮脏的医院生下儿子,宁愿成为别人的情人也要支撑孩子的物质生活,这种付出让人震撼。
张幼仪何尝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呢?她在异国他乡独立抚养着徐志摩的儿子,她成全他的新思想,成全他想要的自由,甚至在离婚后依然对徐家尽着一份责任,这种付出难道不值得徐志摩回头吗?
也许,徐志摩曾经后悔过,也许徐志摩想要妥协,但是一切都晚了,坐上飞机的那一刻,一切都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