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种文章虽然已经“烂大街”了,但每个人的经历、经验都不同,受众的对象也不同,所以我还是愿意花时间写这样一篇文章。
目的1:认认真真总结一下自己的大学前三年
目的2:希望可以帮助到哪怕一位处于迷茫期的小伙伴
目的3:第一篇简书我想“掏心窝子”地说点东西2333。
另外本文受众对象是大学新生&高年级但感jio自己“一无是处”的同学2333。当然这个“一无是处”是指对自己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qian途在何方?(数学作业和计算机相关专业更适应哦,当然对这些感兴趣也可)
PartⅠ我的经历
17年踏入大学校园,至今两年半了,这两年半虽然谈不上有多丰富多彩的经历,但比起身边的同学,我也算是“小有成绩”了吧?咳咳咳.....。我这部分就简单点说吧......
大一参加了各种社团啊学生会什么的,原因很简单,他们都说可以锻炼人啊!!最后学年绩点一般,水了个国家励志奖学金(讲真,普通本科也就国家奖学金和校长奖学金相对难拿一点,只要别天天打游戏,期末认真复习,一般国家励志奖学金就稳的1p),当然拿money还是很香的,但说实话,从长远来看,真的用处不大(先别鄙视我,往后看)。
大二稍微机智一点点了,退了所有社团和学生会,参加了数学建模、数学竞赛、蓝桥杯、ACM、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青春等大大小小的竞赛十余次,都有获奖,但都不是特别好的名词,有用吗?当然有,比如数学建模竞赛,我前前后后参加了大概5.6次正式的比赛,了解到了很多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图像处理、最优化等等的东西,虽然三天不至于(当然也不可能2333...)把这个领域学透彻,但了解个大概还是没问题的,提升就是:能够在某一类算法中选一个来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了。比如程序设计竞赛,迫使我去学习算法,去leetcode上刷一些算法题目,同时提升代码编写能力何乐不为!当然大二也水了三篇论文,虽然说水,但其中一篇一作我也是花了近3个月去研究和打磨的。
说了这么多我怎么还是没说我的焦虑!!?别急来了,大三上我感觉自己什么也干?真正的“一事无成”啊?虽然靠着大二的一堆比赛拿了国奖,但我却没有那么开学,甚至有些焦虑!现在本科毕业生何其多,哪怕是211及以上院校,没有硬实力,也很难找到高薪职业,更何况是普通本科?甚至在普通本科混日子的同学呢?我没有抨击任何人,每个人成年人都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付出与回报在绝大部分时候是成正比的。我想了很久自己未来到底要干什么,考研考博然后去大学当老师做科研?或是进军互联网IT行业?最后我发现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给自己做精准的规划,因为,没实力,一起的规划都是泡沫!!于是我开始学习Python,学习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打kaggle比赛(在各路大神的帮助下拿下入门赛top 2%,最后“一蹶不振”233333,有这方面兴趣的可以私信学习交流)等等,虽然至今依然水平有限,但也希望能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到一些需要帮助人,这里我还是给自己的公众号️『机器学习与Python编程』打个广告(ps:公众号才开通不久,由于疫情影响也只更了两次,一次kaggle数据集、一次Python工具),不强求,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区别在于如何选择罢了。
PartⅡ大学到底怎样过?
有很多人说泡图书馆啊,泡实验室啊!拜托这样的人需要看这样的文章吗,凤毛麟角般的人,那都是值得敬佩的努力er。我就站着大众一点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个人看法。
如果你是新生:社团可以加,但根据兴趣和专业,加1-2个社团足矣,多了无用!参加比赛尽量别像我一样什么都参加,结果都没啥成绩。对于绩点,如果你想走保研路,那就从大一开始拿高分吧。如果你想拿奖学金,那就多参加比赛或者拿好的竞赛名次吧。否则,如果你家里不缺那几千块钱,我特别建议你不要为了奖学金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毫无意义,我大二就是这样,所以我才会说几千元奖学金从长远来看真的不值(但我确实穷啊hhhhh)。家里不缺这点钱的同学,认真钻研技术,认真学习理论的知识(配合实践学习效果更好),这些才是未来就业的本钱。未来必定是一个知识付费的时代,也就是说,脑袋里的知识是可以变现的,虽然谈钱很俗,但我就是个俗人啊!!!
如果不是新生,且低年级时没有认真学习,没关系,一定要告诉自己一切为时不晚,只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并持之以恒,必然能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总结一下:
兴趣第一,专业第二,这句话请你牢记。身边太多人抱怨说,这件事跟我专业无关,我想干也干不了,最后看到别人的收获又抱怨起来。一两句话说不清楚,总之兴趣第一,不然做任何事很难坚持下去。于我而言,现在就三件事,一、考数学专业研究生。二、继续学习机器学习和Python编程方向的东西。三、待疫情过后,运营自己的公众号,在简书写一些文章,争取实现自己『快乐分享,养活自己』的梦想233333
如果觉得有一点帮助,就支持一下我这个俗人吧嘿嘿。也欢迎指正,我只是一个经历者和分享者,并非专家,错误之处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