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高考改革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已经逐步成形两种模式:一种是以浙江、上海、山东等省市为代表的“3+3”模式,另一种是以湖南、重庆、河北等省市为代表的“3+1+2”模式。
什么是3+3模式?第一个3,是指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高考核心科目;第二个3,是指从物理、生物、化学、政治、历史、地理,这6个科目中选择3门科目,共20种组合方式。
什么是3+1+2模式?“3”是指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1”是指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门作为选考科目;“2”是指在生物、化学、地理、政治中选择两门作为选考科目,共12种组合方式。
3+3模式重视学生兴趣,但易出现弃难取易的倾向;3+1+2模式给文理定向,更加理性一些,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两种模式各有特色,均已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认可,在此不作赘述。
不论哪种模式,选考科目的选择都有共同的规律可循。
想一想,学生高考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尽力上自己能考上的最高层次的大学,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需要考虑两个关键词:成绩和专业。
每年高考录取以后,考生和家长最后悔两件事:考出了好成绩,但没被自己喜欢的专业录取,或者被自己喜欢的专业录取了但高分低就。这是我们最不喜欢看到的。所以,应该找到成绩和专业方向这两个因素的最佳结合点。
专业方向因素是根本性的,它又由关键科目决定。在3+1+2模式下,已经选了1这个关键科目,意味着已经能在对应文理方向的绝大多数专业上进行选择;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选好的细分专业选择相应的科目。在3+3模式中,选择的灵活度更大,根据细分专业选好一门或两门关键科目就可以了。说到这必须强调一下,考生应该提前准好比较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选择好关键科目以后,其它科目的选择只有一个原则:为了争取更高的分数。高考考生众多,1分之差就可能与心仪高校失之交臂。一般来说,有兴趣的科目最容易出成绩,即使在选科之前不太突出,选科以后会越来越好。最客观的方法,把选科之前历次重要考试的成绩汇总一下,选择综合排名最靠前的科目应该没有错。
再重复一下,选课分两步:先选关键科目,保证将来能从事喜欢的职业;再选喜欢的科目,争取考上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最高层次的大学。
以上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