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有一个愿望,梦想自己能够成为妙笔生花的作家,后来,我有一个希望,希望学生能够喜爱语文,喜爱写作,写出佳作,成为锦心绣口的少年作家。二十多年前,我创立先锋文学社,开始帮助学生修改文章,推动学生的发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有许多同学发表了习作,也喜欢了语文,有的甚至成为了语文教师。
不过,20年后的今天,现实并不是非常美好。从去年2020年的秋季,到今年春季,初一(9)班已经有14位同学们在省市各级报刊网络上发表了自己的习作。有些同学还是那么优秀,不过,有一些同学虽然发表了习作,但是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自觉性的提高似乎并不是很大。
这里是不是有一个愿意和希望的区别?所谓“愿意”,指向的是自己的意志和行动,比如我愿意帮助,我愿意努力,我愿意奉献,我愿意爱你。一旦付出,当然会有所回报,但也有可能没有回报,或者相反。那已经涉及到了他人,不是“愿意”能够管的了。而是“希望”能够管的。“希望”指向的是他人的态度和行动和到达的状态,比如希望你努力,希望你细心,希望你进步,希望你幸福等等。
如果,我的“愿意”能够得到希望的实现,你改变了,你进步了,你幸福了,当然,这是非常美好的事,因为这是美美与共、两全其美的事。但是现实往往并不是如此。所以,仅仅有愿意是远远不够的。
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不仅仅要言传,而且要身教,根据他的理论创立的榜样法、模仿法等等,所以,我也在反思自己,要将作文修改变成一门课程,而不是简单教师自己修改。其次,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其中的细致、用心,感受其中的一些方法,获得经验。当然,这样发表习作的人数和篇数会下降,进步的脚步似乎会变慢。不过,这对孩子们的帮助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