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时间看完了管建刚老师的《教师成长的秘密》,想起了很遥远又很近的一些事情。
一年夏天,我和小伙伴正玩的酣畅淋漓 ,突然被老王抱上自行车带走了。在路上,老王告诉我现在带我去小学报名,老师问你啥就回答啥。原来我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学前班的暑假就要过完了。记得很清楚,在“面试”时,老师让我写几个字,我写了我爱五星红旗;让我写计算题,全对;问我长大了想干什么,我说我要当老师。我不知道我是为了让那个老师喜欢我,还是真的想当老师。高考过后,我并没有什么犹豫就报了师范,大家很开心,我也很开心,但开心的是,自由啦!
就这样,小时候的一句话就像预言一样,注定了我的路。大学毕业,虽然招教面试失利,但还是顺利进入了一所公立学校,我满怀斗志、教育理想开始了工作。我在同事的帮助下,学会了上课的套路,也越发老练,当时的校长在一个月后听了我的课,评价我并不像个新老师,天生当老师的料。在第四年的某一天,上完课到办公室休息,看着同事们,看着那个情境,我突然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没有了斗志,一天天重复同样的“故事”,案头全是杂书,没有一本专业书,当时就决定我要跳出这个圈子,重新出发,重新找到热情。
很顺利进入了现在这所学校,民办学校比公立学校更加的人多事杂,再加上许多事情的流程不清楚。一度我超级不适应,躲起来悄悄哭,那是真的崩溃了。但是我看到了很多满怀激情、满怀教育理想的老师,比如我的组长王老师,比如王老师的闺蜜何老师……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差距,我着急想要赶上大部队,我要找到奋斗的方向,或者说是出路。
我开始一本接着一本地阅读专业书,啃不下去了,放放接着啃。我也不知道到底能接受多少,但总觉得看了一定有收获。《教师成长的秘密》是我看的最浅显易懂的教育书,好几次我大笑起来,这个管老师语言真是幽默啊,鸡汤熬的真是浓啊。其中他的一句话颠覆了我的想法:兴趣是一个伟大的骗局,扼杀了无数人潜藏的才能。在我累的想要转行的时候,我觉得我不爱教育,这个行业不适合我,我根本没兴趣在这里。原来,兴趣并不算什么。不爱它,和做好它并不冲突。是惰性阻拦了一切!不爱工作也可以做好工作。
我知道为什么我时常迷茫、时常不知所措。想的太多。看书太少!什么狗屁教育理想,什么狗屁职业热情,都是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遇见一件事,干好一件事才是基础,干的多了,自然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自然能让孩子喜欢,家长信任,领导放心。
时常听业界大牛说,反思才能让教师成长。但经常无思可反。原来把反思想的太高深,简单的记录自己的所做所想。管老师一直全书都在强调记录。从记录里提炼自己的观点,反思自己的做法,这才更适合一线老师的。我非常同意,也决定开始学着记录,也看看自己的毅力到底怎么样。
每读一本书就会有所获有所惑,这本书的惑是来自我自身:我要找的着力点到底在哪?也是管老师在反复问的:你的点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