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一期讲过毕加索的蓝色时期后,很快我们就来到了他的立体主义时期,这是毕加索绘画生涯中划时代的转变,作为立体主义中的“洗衣船”派开创者,其画作更是体现着同时代工业文化和建筑几何文化对人的深远影响。而现代大多数人对毕加索的认识,都是来自于其立体主义画作的。
但是最早提出立体主义理论的并不是毕加索,而是后印象派过渡到现代主义的塞尚。具体塞尚后期的画是如何体现其立体主义端倪的呢?我们先从这幅画开始:
明眼人应该会看出这幅画突兀的地方,那就是花瓶的瓶口,明明是正面视角,为什么瓶口如此宽大?也许就是这个瓶口,预示着绘画中变形界的走向。业界有人评论说,也许是为了把正面视角和俯视相结合了。除了这幅画之外,还有
他对线条的处理,即有印象派的特色,又具有立体感:采用的模糊和打散的线条,让我们更多地有想象的余地,仿佛画面上的人都变得动感起来了,因为模凌两可的线条可以为我们展示物像的更多个面。由下我们就可以探讨什么是立体主义了。
立体主义简要来说,即把物像的各个视角分割成碎片,然后再分析它们的基本因素,从而按照自己想象的设计方案,把它们重新组合起来。往往这种重组和改变,都可以重新构造出一座崭新而惊人的大厦。就拿毕加索的《阿维农的少女》为例:
在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自己放弃其文学性走向,转为纯造型的画法。他大胆地把人体分割,组合,再加上他过去的原始元素,向世人展示了他对塞尚“立体”主义的起承性创新。他的做法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明暗,透视等写实性做法,使整个画面变得既平面又立体。而这仅仅是他立体主义路线的实验性画作。
又例如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弹吉他的人》:
他用他高超而纯熟的立体绘画技巧,向我们展示了绘画不应该单单只是表达某个面,或者某个视角,而是灵活多变的,立体主义的画风更让人留下想象空间,整个似平面而又非平面的画像更为活灵活现。
立体主义的诞生,具体还可以溯源到其社会背景:对现代主义美术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是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们对待现代科学和机械文明的心理和态度是复杂的。在有些艺术家的实践(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中,试图反映社会的这一深刻变革,而在大多数美术家的作品中,对工业文明采取回避和超然的态度。他们对工业社会人性的贬值、机械的升值表示不满。
事实上,工业、科技文明剧烈地改变着现代社会的面貌,从精神上有力地推动了现代艺术的迅速变化。在艺术上,我们就自然发现了立体主义所具有的建筑学几何美感了。
一个人之所以进步,往往都不是因为他独自创造或者发现了什么前所未有的东西,只是因为他比别人走先了一步,细心拾到了前人留下来的有价值的宝物,再加以改造和创新,成为自己的东西罢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