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小米”,爱上小米。每天阅读作家杨小米的文章就是一种享受。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直抒心怀,甚是喜欢,尤其是文章宣扬的理念。
没事,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置之死地而后生,需要很大的魄力。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一般情况就是看着机会悄悄的溜走了。我的职业是医生,多年的工作让我养成了谨小慎微的习惯,每次接受新的任务总有点忐忑,有点畏手畏脚。其实这就是不自信,怕自己处理不好突发情况。多年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我的知识储备还是不少的,就是缺乏一种勇气。
怎么才能从容地面对突发状况呢?我们看看作家杨小米提供的方法。
第一,时间记录法
每天晚上做总结,总结一天的事情大概花了多少时间精力。当遇到同类任务的时候,流出多少时间,你的心里就有数了。
第二,拿到任务后,先思考想办法
一些不懂得有疑问的地方及时沟通。如不知道如何做请教别人,然后把目标拆分,再一步步完成。这个习惯需要多多联系。
这个方法真的非常适合我。我是一个笨孩子。在父母眼里我不如妹妹记性好、机灵,手巧。她的确很聪明,能做出很多美味的菜肴,有些菜在饭店吃一次就能悟出它的做法,回家做的有模有样,也非常美味。她的记性也很好,英语经常能拿满分。相比较而言,我这个姐姐就差一点。英语勉强及格,总体学习水平也就是中等偏下。笨鸟先飞,所以我比大家更勤奋,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做题上,可收效甚微。我想不明白,也默认了自己比别笨的事实了。
多年的学习生涯我比大部分人更勤奋,我的付出总得不到成效。随着视野的开阔,阅历的增长,我找到了自己问题。我就是那个不爱思考,闷头苦干的牛。很多情况下我只考虑结果,没有去思考简便的方法。妹妹总说她是因为懒所以总想更省时的方法。习惯总结的人总活的别人更轻松。虽然学习中我也是不懂就问,但不善于总结让我走了很多弯路。
现在我也不用羡慕别人能快速的完成工作谈笑风生了,因为我也可以。人是在不停的思考学习中成长的。“学而不思则罔”孔子在一千多年前就总结了这个规律,可惜我明白的太晚,要不然我能飞的更高,走的更远。我们要学会借力,站在“巨人”的肩上我们才能看的更远。多学习、多看书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思考。
“遇见小米”,“卢璐说”,“一直特立独行的猫”等这些公众号为什么阅读量那么大,不就是这些大咖们善于思考和总结,写的文章充满力量吗!
生活达人的法则是多思考、提前做计划,善待自己就是从容不迫的处理各种突发情况。这样多训练,习惯了拿到任务后多思考,拆分目标,以后再接到新任务才会更坦然,更安心。生活和工作亦如此。
e\"}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