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是在西城紫禁城边儿上的北长街长大的,当年一个不起眼儿的大杂院的平房里,对现在而言可是接地气儿的平房,可惜拆迁的政策,让我下辈子才能找到这个房子了。
我童年的故事,可以堆成珠峰;环地球转一圈儿都讲不完;比作电视连续剧一点儿都不夸大其词。当时我上整托幼儿园,回家的时候,由于年龄小记忆力模糊,我说这不是我的家,在外边儿不回家,还是我妈等我睡着了把我抱回家里,第二天我就开始认我那个家了。家里有那些难忘的玻璃凉水瓶、橘子汁儿、大搪瓷儿缸子现在很难找,还有大象形的塑料水壶,当时我还把壶嘴儿扎一个孔,以便喝水,其实壶嘴儿有旋盖能拧开。一个小屋儿,一个大一点儿的双人床,我睡我爸妈中间,他们保护我。墙上贴着天女散花类的画儿。高低柜、大衣柜,当年,我还觉得大衣柜有什么怪味儿,其实是里边儿有樟脑,保护柜内的衣物的。吃饭都是用小炕桌儿,坐马扎儿吃。屋外紧邻个小厨房,煤气罐儿和灶,院儿内四户共享一个水龙头用水,冬天冻了水管子,每天都要回水。
我当时幼儿园转园,转园后是日托了,见天儿可以回家。当时,我每天回家时进院都要叫人,见邻居就叫。过几天,我进了院儿就一口气儿的叫“白阿姨、李大大、荣姐姐、红阿姨、裴大大、东哥哥、红姐姐、阿姨、妈妈”,就进了家门儿,每天都是,不管邻居都在不在家都叫全了。幼儿园是一日三餐都管,其实是从我爸妈单位拨款到幼儿园账上。明明幼儿园晚上吃饱了,我到了家,看到爸妈在吃炸酱面,我说我也想吃,我妈就给我捞了一碗儿拔凉拔凉的超可口的面,浇上炸酱一吃啊!甭提多香了,我这开的难道是小灶儿吗?是大灶啊!
我有时候不想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在家里玩儿。记得有一个大晴天儿,我妈上班儿了,我爸出去买东西,我在屋里用圆纸片儿,写数儿玩儿,从一要写到一百,正在我尽兴的写的时候,大概其写到15的时候,有个哥哥来我家,我说打搅我写数儿呢!他给我一大堆枣,他是从树上摘的,我还说打搅我什么,大餐一顿了!过了一阵儿,我在院儿外的砖墙写数玩儿,每块儿砖写一个数,有点儿不服写不完的感觉。
我姥姥家在京郊,我小时候每到春秋都要在那儿住个一个来月到两个月。当时是用柴火灶,推拉式的,柴锅做饭,出锅炖菜馒头一块堆儿出,当时做糖包,还是用桃模子在糖包上摁一下,糖包就有寿字了,现在由于年头儿长了都找不着桃模子了。天儿热的时候,我老舅放学了,我姥姥让他买俩冰棍儿,我老舅和我一人一个,一吃啊!这叫一个凉爽啊!当时就是白的奶油冰棍儿,哪儿像现在多种多样的,但是也觉得好吃得不得了了。院儿里养鸡,放了很多跟赛车场障碍物似的东西,上边儿套上一个圈,这圈的一周都是槽,槽里放着鸡食,是喂鸡用的。院里有个压水机,日常吃饭喝水都从这里提取。我玩耍都是去东西厢房玩儿,有时候跟表哥玩儿过家家,有时候学说打花巴掌的童谣,也是丰富多彩。那时候,到菜地里看到像甘蔗的,浅绿的东西,咬一咬就有微微的一丝甜,那就美得不得了了。
有一年的有一天,我妈带我去百货大楼,买完东西过马路上东风市场,就是新东安市场的前身儿,然后呢!就在个饭馆吃饭,有挂面鸡,是咖喱味儿的,倍儿香,吃饱了。准备回家,因为地处王府井人多,我走失了找不着妈妈了,我哭了,我跟路人说我找不着妈妈了,经过路人们的帮忙,我妈找到了我,路人看到我急出了汗,要给我买冷饮,我妈觉得人家帮助咱们了,还要给我买饮料,太不好意思了,连忙谢谢路人。路人的动作绝妙,他把钱按多的给了小卖部,我去小卖部,我妈把饮料给我,小卖部售货员说:“还找您钱呢!”我妈拿着钱赶紧追那个热心路人,结果那个路人也“失踪”了!
平房里的生活,说不完的话。冬天,那时候生火,用炉子炖菜,需要放醋,但是醋用完了,我妈就去小卖部买,因为炉子是煤火,人离开一时半会儿不会有什么隐患,我妈就去小卖部买醋去了。我平常都骑小三轮车玩儿,我和我爸去西华门菜市场买菜,我骑的小三轮车还能驮着买回的菜,一举两得!那时手电筒是我的小文玩,我能把它变成歌舞厅的氛围灯,我拿红围巾包在电筒发光处,一打开就仿佛进入了KTV,什么绿丝巾、蓝毛巾、黄枕巾我都让它们出场。到了上小学了,邻居的奶奶送我个卡通动物的铅笔刀,还说祝我好好学习。当时放学都是整队,以学校为中心,分成家在左走、右走、过马路左走、过马路右走的四个队,每个队有一个队长带队回家,谁到家谁就离队。中午放学回家,带着已留好的作业,也就是用胳膊夹着铅笔盒和课本和作业本回家。当时有夏时制,每到夏天都要调钟表。然后,因为屋子太小了,但是高度算是偏高,想充分利用空间,就建了个阁楼式的大床,解放之前大床占地的空间了,屋里宽敞了很多,就是睡觉就得上下梯子了,用的时候搭梯子,不用的时候把梯子靠墙收回,大床除了睡觉剩余的空间除了放床单被褥,还可以放其它东西,大大的告别了拥挤。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个礼拜天,当时还是单休日,有家街坊结婚,我爸让我去要喜糖,我不知道去谁家,当时我不知道这个礼儿,一会儿有个街坊女孩给我个午餐肠,还是个什锦的火腿肠,我就认为吃了所谓的喜糖。
过了一年多,我爸单位落实政策,分了一套房,在望京,是楼房,还有电梯,我其实在平房的时候就喜欢坐电梯,喜欢坐地铁,就为了出地铁口是坐电梯上去,当时还很少有往下走的滚梯,这可终于实现我的愿望了!我住的12层,因为电梯分东西两部,电梯只能开东或是西边的,不能同时开,我住的是东12层,而且12层东西还不通,所以每当开西边的电梯,因为13层通,我就上13层,然后走到东边,再走步行梯下到12层,不过那也过上电梯瘾了。楼房不过都是关上门过自己的日子,昔日和邻居街坊说话就没机会了,好处就是有上下水,冬天不用发愁冻水管回水了。说到聊天也不是没有,可以乘电梯时跟电梯工聊上几句,当时每一部电梯都配一个电梯工,聊一会儿下电梯了就过自己的小日子了。
住了7年,那时候还有换房政策,就跟两家形成三角换房性质,有一家住在大兴黄村,另一家住在定慧寺,我们搬到大兴黄村,之前大兴黄村的住户搬到了定慧寺,之前定慧寺的住户搬到了我们望京这边儿,我们就是奔着去大兴,因为我妈老家亲戚都住在大兴,来往方便,于是搬了家。在黄村住,发现了我们住的黄村这个小区,有很多都是金融街拆迁过去的,也跟我们一样之前住在西城,您说这巧不巧!
回首过去,打醋、打酱油、打散啤酒,单休一天忙忙碌碌的收拾家,再抽出时间出去玩儿。那时候有那时候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