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生活不断变化,各类新兴社会组织应运而生,传统基层党建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新变化,带来新问题新挑战。表现在:新兴领域党组织吸纳和凝聚党员不够,新兴领域党组织有效覆盖率不够高,功能作用发挥上还需加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很好发挥......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立足新时代新发展新变化,要注重强化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持续扩大党组织有效覆盖,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坚强有力战斗堡垒。
完善组织体系,夯实基层基础。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把“支部建在连上”,让党组织扎根连上,为保证革命胜利夯实了基层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把“支部建在村委会(居委会)”,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力量。党组织的设置,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相适应。要主动适应新时代,聚焦任务,应对变化,紧盯各领域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创新组织设置方式,灵活多样设置基层党组织,建立上下贯通、横向到边、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实现基层组织有效覆盖。要持续推进各领域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锻造过硬“头雁”,引领改革发展。“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基层工作的“头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和上级决策部署的骨干力量,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坚实保障。要坚持政治标准,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拓宽选用渠道、严格选用标准,将政治素质过硬、作用发挥显著、群众反映良好的优秀党员选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不断建强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队伍。对标新时代新兴领域发展要求,加强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做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能力。要强化日常监督管理,严格考核督查,倒逼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切实挑起担子、找准路子,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开拓创新、担当作为。
激活“神经末梢”,提升服务质效。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是传递党的好声音、落实党的好政策的“最后一米”,各领域是否健康发展,广大群众感觉好不好,关键看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强不强。要始终围绕改革发展所需,始终顺应时代需求和群众所需所盼,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整合各类资源,开展各种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实现党组织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凝聚社会,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主心骨和领路人。要教育引导各领域党员,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能力本领,激发党员活力,切实在服务各领域、各群体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党组织的力量。
适应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始终加强党的领导,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各级各地党组织要在加强各领域党组织建设上下功夫,提升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和组织力,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各领域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组织保证,凝聚推动改革发展的磅礴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