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青春期的状态是一种“结果”
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孩子年龄越小的时候,父母越是有力量去影响他们。
孩子到了青春期时,整个家庭的关系和孩子的状态,基本上可以反映出过去十几年的家庭生活经历所产生的影响,这是躲不掉也藏不了的。
比如在青春期以前,如果父母的教育以控制为主,到了这个阶段,孩子就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种是随着孩子的独立意识变得旺盛,他特别想要破坏,通过破坏企图获取自己的独立。所以孩子会表现出对父母特别大的抗争,家庭显现的矛盾会增加。
另外一种就是孩子看起来依然很听话,但是他的神色、表情,乃至整个人身上是看不到任何光彩的。
我特别喜欢和青春期的孩子在一起,因为他们对于未来充满期待,同时他们又那么真诚地把自己所有的胆小和怯懦都展现在我面前。
但是我经常看到,由于一些父母在孩子童年期时不恰当的做法,让孩子在青春期时陷入一种极度的迷茫当中。
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接下来就要来讲,按照科学的成长规律,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应该有的标志,以及父母要如何看待这时候孩子的种种表现,并处理他们身上所发生的问题。
青春期“逆反”是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
事实上,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逆反”反而是不正常的,如果他没有对成年人所描述的世界产生质疑反而是不好的,青春期最佳的状态就是在它该发生的时候发生。
千万不要想着我们家的孩子特别好,青春期的时候还像小时候一样乖,一样听话。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可能存在以下两种原因。
孩子的乖和听话是他的一种妥协,有时候是一种刻意的隐藏,你并不知道。
孩子的大脑发育和心理成长延缓了,他有可能把这种“逆反”延缓到成年以后去呈现,可能会更大程度地体现在他的婚姻观,以及他对于人生的把握上。
青春期孩子应有的标志
我们要理解青春期孩子的“逆反”,首要了解他们在这个阶段的特点和共性。
1.内心开始特别渴望社交
他们从来没有这样想交朋友,他们在父母和朋友之间会选择朋友,在老师和朋友之间会选择朋友,在上学还是跟朋友玩之间可能还会选择朋友。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朋友是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特别重要的部分。所以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情绪会因为朋友之间的交往状况而呈现出跌宕起伏的状态。
2.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成就动机
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渴望成功,想成为班里最耀眼的那个人。
有的孩子通过在学业上的优秀表现来满足内心对于成就的渴望;有的孩子会拼命地练篮球,因为篮球打得好,能让他们在学校里成为耀眼的明星;还有很多孩子玩网游,玩手游。
在玩各种网络游戏的过程中,既满足了孩子对于社交的需求,也满足了他们对于成就动机的需求。由于网络游戏中的角色是可以重复复活的,他们可以反复练习,所以也使得网络游戏能够大量地吸引青春期的孩子。
可以说,网络游戏最大限度地在成本上、机会上在给了孩们更广泛的空间,满足他们对于社交和成就的需求。
3.内心矛盾,渴望独立又想继续依赖父母
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对社会有了懵懵懂懂的看法,认为这个社会应该有黑白之分,所以他们通常会想和父母就某些社会现象进行讨论。
而成年人往往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告诉孩子:“这些事情你不用管,这些事情和你没关系。”这样只会让孩子们更挣扎。
在他们心里,一方面想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宝贝,另一方面社会对于他的吸引力又足够大,他又渴望自己成为独立的人。
如果在青春期的时候,父母能够帮助孩子往独立的方向前进一步,就会发现,在这个阶段孩子会慢慢地成为一个更完整、更独立的人。
父母该如何看待“逆反”
当孩子们处于青春期的时候,实际上父母正处于“第二个断奶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孩子是真的要和父母说再见了。
如果这时候父母能学会放手,帮孩子一把,就会让他们逐渐走向独立。
遗憾的是,在中国,当青春期的孩子稍微有一点儿不想要依赖父母的时候,父母反而会特别欢迎,甚至会创造机会让孩子来依赖自己。这样就妨碍了孩子的成长。
青春期的孩子既想独立实际又在依赖,如何把握中间的这个度,需要父母明察秋毫。
我们发现,在童年期按照科学发展规律成长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他的过度会是顺畅的。反之,则会引起家庭巨大的纷争。
对于青春期,一个特别容易用来解释事情的词就是“逆反”,所有的父母都会说孩子“逆反”。
“逆反”会从三个角度去呈现:有些孩子是语言上的逆反,有些孩子是情感上的逆反,有些孩子是行为上的逆反,更多的孩子是三者都有。
语言上的“逆反”最有标志性的比如:“你别碰我东西!”、“你别管我!”、“我不告诉你!”、“关你什么事?”、“和你没关系!”、“你别进我房间,你滚,你走!”……
这些都是父母最容易听到的话。
情感上的“逆反”包括:孩子突然之间什么都不告诉你了,和你产生了距离。如果是男孩子,还有可能和你发生特别激烈的言语上的冲突或者是肢体上的冲突。也许你面对的孩子表现得比较含蓄,但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着。
行为上的“逆反”表现在:他为了朋友可能向你撒谎,他答应你的事可能不会去做,他开始愿意和别人去分享小秘密,你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
这对于父母来说,是巨大的情感冲击,父母付出了辛苦的养育,时间和心血,至深的感情,终于孩子长到青春期了,怎么反倒感觉像是养了一个白眼狼?
如果访问父母们“你的孩子是否逆反”,每个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这并不取决于孩子的表现,而是取决于父母对这些行为的接纳程度。
当孩子对父母说出“你真烦”这三个字,可能在90%的家庭里面都会觉得这是大逆不道,这是“逆反”了。而我想说的是,任何一个孩子的所谓“过激行为”在我这都是正常的。
我特别希望大家在看待孩子的时候,不要先有“评价”,而是先去全方位地观察“现象”。当你来告诉我说:兰海,我们家孩子逆反!这个“逆反”已经是你下的一个“结论”。其实可能他并不是逆反,他只是一个正常的反应。
所以,父母特别容易下结论和做判断,也会造成亲子之间的巨大冲突。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成年人自以为是的假设,会导致亲子之间最大的矛盾与纷争。
青春期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怎么办
在青春期的孩子们看来,“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是捆绑在一起的——你越成功,朋友就会越多,朋友越多,就会刺激你想要在这个成功的领域里做得更好。
我们知道有一款大热的游戏叫做“王者荣耀”,孩子们最喜欢玩,一打就停不下来。这个游戏五个人一组,相互合作,在游戏里他们都是朋友。
当孩子突然说他喜欢玩什么游戏了,其实是因为班里其他同学都在玩。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里面成绩永远只能在60分,那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成功无望,自然会寻找其他方面的成功。
到了青春期,“对于朋友的期待”,“对于成功的渴求”这两点是所有孩子最旺盛的需求,需要父母去重视它。
我们最大的灾难源自于下面这段话,我特别希望大家好好地思考一下这段话论证的观念:
青春期特有的需求存在于每一个个体的内心和身体中。
当方式A不能满足的时候,孩子们就会独立寻找自己的方式B,父母反对方式B,又无法提供正确的可尝试的选择,对于孩子们来说,父母在摧毁他们满足自己内心需求的一切可能(即方式B=一切可能)。而这种误差最大化地撕裂了亲子关系。
当在学习上获得的成就不能满足孩子内心需求的时候,他们会独立寻找自己的方式——网络游戏,而当父母反对网络游戏,又无法提供正确的可以让孩子获得成功的其他选择时,对于孩子们来说,父母在摧毁他们获得成就,找到朋友的一切可能。
于是,他们之间的矛盾就变得越来越激烈。
父母经常对青春期的孩子说打游戏有什么用,别忘了打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用来“交朋友”和“获得成就”的。
孩子会在心里说:“打游戏能够让我成功,打游戏能让我交到朋友,打游戏能让我快乐,而你在摧毁让我获得快乐的可能性。你不了解我,你不爱我!”这是孩子内心的想法。
可能有父母会说,只要他努力学习也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啊。
没错,但是学习要比打游戏难得多,而且打游戏失败了,他可以消除记录,别人看不到,他可以失败无数次,也没有人嘲笑他。但是在学习这个竞技场上他会获得特别多的评价。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寻找到“非学习,但是能够给他们提供成功可能性的”积极健康的方法,至少一种。
父母一定要知道,当我们对孩子说:“不能玩网游!”的时候,我们要告诉孩子,他还可以做什么。
因为孩子内心的需求不会改变——我就是渴望成功,我就是渴望交朋友!
实现这种需求的方式有很多:学习是一种方式,运动是一种方式,网络游戏是一种方式,出去玩交到更多的朋友也是一种方式。
可惜父母没有办法给他们提供除了A、B以外的其他的方式,所以他们只能自己寻找。而他们在自己寻找的这个过程当中风险就会大起来。
所以我特别想告诉大家的一个观点是,青春期的孩子遇到的所有的困难,实际上体现了父母自己的狭隘和局限。
我在超级育儿师里面遇到一个初二的孩子,从小学以来成绩一直很好,从上一个学期开始成绩开始下降,父母说是因为孩子开始沉迷电子游戏,实际上,我观察发现孩子每天玩游戏的时间并不长,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发现在这个家庭里面,妈妈帮孩子安排好了一切事情,学习上包括上什么样的补习班,上课带什么书,回来怎么写作业,考前如何复习……
我给孩子做自我管理的辅导发现,孩子不知道中考时间,不知道中考的每一门科目满分多少,不知道想考去的学校分数线是多少。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童年期成长模式的家庭——因为父母要孩子成绩好,就帮他做了所有的一切,他只要拿个本子学习就行了。
遗憾的是,到了青春期,就算你的孩子说:“爸妈你们继续管我吧!”坦白说那时候父母也管不动了。到那个时父母也40多岁了,初中的功课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能hold得住的,内容变难了,搞不定了。
所以孩子缺乏独立性,获得了一点自由,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学习,就开始玩手机,没有了父母的帮助,成绩也就随着开始下滑。
我特别心疼这些孩子,因为他们的“不独立”或者是说“缺乏独立的能力”,有很大一部分源自于从小父母对他们的管教。
所以,很难讲是孩子依赖父母,还是父母想通过让孩子依赖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