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隐私算不得隐私,我们在网络上早已经被玩坏了。隐私的界定本身就很模糊,当隐私被他人窃取,之于你本身隐私依旧是隐私,但之于其他人你的「隐私」已经变成了「皇帝的新衣」。简单来说,所有你不愿别人知道的或仅有少数附有保密义务的人知道的称为隐私。这个定义非常具有主观性,是否是隐私全由自己定夺,但一泄漏便成众人皆知的「隐私」,隐私名存实亡。
百度说中国用户在效率和隐私面前,倾向于选择效率,而不是隐私。这句话讲的很实在,但不那么正确。由于自身没有利益相关性,我不能断然讲隐私对于一个人有什么样的重要性,但也请各位不要把那片祖先捡起来蔽体的「叶子」扔掉。苛求用户体验,今日头条把所有你感兴趣的新闻、视频、文章,不分好坏的统统推给你,让你失去理智的产生「某领域大佬」的错觉,生活滋润井深天高。大数据拿你的爱好在地上摩擦,你拍手叫好,说这个对劲,真TM好用,从小强调的「个性化」到头来成了「个性化算法」?爱好什么时候能靠猜的?很难讲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还是科技给我们的反作用力。隐私换了效率,隐私还能算是隐私吗?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偷?称为窃对吗,隐私还应称「隐私」对吧。毕竟你我用所有要注册的App前都需要填隐私条款的,因为你同意把隐私出让给了App。但凭什么只有效率是隐私的必要条件啊,我们目前还忍受着这个逻辑,why?Mr.Anderson.Why?
「坦白说」一个人与人互相贴标签、促进社交、筛选QQ优质用户的double win程序,顺便窃取下隐私。我这种屁民受着背后贴的标签,用bug让贴标签的人暂时丧失匿名体验,不是我不懂生活,只是这种拿着隐私换取的不对等的交流实在是让我提不起兴趣。所以我给糙汉子贴着上能踩十厘米高跟鞋的人,给杠精贴上温文尔雅,希望他们能明白这些都是骗人的鬼话。
丢掉的「叶子」捡起来还能用。
贴下旧文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