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点破局这个思维模型的运用范围是突破破局点从而得到高速增长,企业如此,个人也是一样。核心要素是两点,一找到破局点,二击穿破局点。
那么怎么才能找到破局点呢?要从如此纷杂繁多的信息中找到那个十倍速变化的要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界定我们的真问题是什么,这个真问题的隐含假设是在我们自己的能力边界内,比如说我们要增长,现阶段增长的核心是什么?是现金流还是流量或者利润或者其他指标,根据核心再往下挖,各种指标的本质是什么,继续往下挖,达成这些指标的核心动作是什么,需要我们聚焦或者说all in哪个要素才能突破阈值解决问题。
如何找到真问题呢?或者说如何找到我们想过突破阈值的那个单一要素呢?需要利用组合创新的拆解功能,把组成企业或者个人的各种要素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拆解,比如常见的供需连组合,波特五力、熊彼特五要素法,流程法、场景法都可以,根据具体的适用范围进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拆解要素尽量做到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第二拆解时做到合适就好,并不是说一定要拆到最小化颗粒,成本太高。第三,我们在拆解的过程中将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凸显出来,最好能形成闭环。
拆解完要素,需要我们根据外界变化和要素来找到十倍速变化的信号。我理解的是要素是自己多少能把控的,而信号你只能去甄别,去顺势而为。也就是要找到风口,被需要。
能认识极限点到来的能力价值千金,但是认识破局点的能力更是价值千金。我们可以用PEST模型来分析自己所在行业的变化,用PEST模型分析问题不是在总体的层面达成共识,这没有意义,而是在其中的某一点上达成共识。PEST上各个模块的变化都会对要素产生新的影响,而且这些影响还会在传递的过程中被放大。所以PEST模型分析一定是要具体到对我们的系统,对我们的要素造成何种影响,才能说发现了十倍速变化,单只列出PEST的内容是没有作用的。
那怎么洞见十倍速变化的单一要素呢?
丁千老师讲的很对,一个是需求侧的变化,我们的日常没有被满足的矛盾,另一个是供给侧,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技术的发展,当技术与市场结合起来时,比如现在的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很多行业都碰到了一个可以十倍速发展的机遇。十倍速变化并不一定说就是对我们有利的,也许有利,也许有害。
洞见到十倍速变化后,我们需要MVP,测试我们的要素,是不是真的可以过破局点,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第一用户愿不愿意复购,第二愿不愿意推荐给其他人,如果两者的数据都很好,我们就可以ALL IN ,因为可以形成自增长。
找到了单一要素,放大单一要素以后,我们就需要破局了,利用我、势、局形成增长飞轮,擅长,趋势以及联动价值网,生生不息,比如小米的极致性价比,比如电商的多快好省,又比如李佳琪所说的在他最好的年龄不仅找到自己的热爱还碰到了风口,都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但是从自己的热爱和能力出发,和时间做朋友,关注当下和未来的方向,然后从一个很小的切口切入,不断测试,是不是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单一要素,实现单点破局呢?
总结下来,单点破局这个思维模型的关键要素是发现变化,识别十倍速要素,All in 10倍速变化的单一要素,然后击穿阈值,实现破局,形成自增长飞轮。
要注意的事项有:
1、要在自己的能力边界内,自己喜欢的和擅长的。
2、单一要素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和时间做朋友,和网络做朋友,借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