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10月10日在清华大学发表了一个演讲。在演讲中,程维给大学生们一个关于做选择的建议:
“如果有机会做选择,一定要选有挑战的路,因为这个是向上的路,是让明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更不一样的路。无论是大学生涯还是以后的择业,总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权,这时心力往往比脑力还更加重要,特别当你选择了艰难的道路时候也一定不能放弃,哪怕心里很虚,也必须咬着牙给自己鼓劲。”
程维之前说过的一句话在创业圈里很流行:当你努力到无能为力,上帝会给你开一扇窗。他再次强调了这句话,并且还开玩笑说,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比如《圣斗士星矢》、《七龙珠》,里面的角色都是每次快被打死时才能突破一次,能力变得更强,“当时以为这是套路,后来才发现是真理。”
最近我在筹划转行,这是一条不那么容易的路,支持我的人也并不多,包括我的家人。我可以深刻地理解程维说的话,心力确实比脑力更加重要,我想一般人面对我这样的情况,肯定也会很难受。
再过一周,我就辞职满三个月了,这三个月中,我在不断地学习大数据课程及相关知识,像一条鱼一样张着大嘴吸入所能吸入的一切,而且我的过滤能力并没有那么好,即真正对我有用的东西可能并不是很多。
但是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一开始就是有很多东西都看不多,可能连个软件都安装不正确,或者一行代码需要很久才发现错误。我想这几乎无关聪明与否,我虽然智商不高,但是也不低,而且我学的还是挺快的了。
学习任务重,难度较高,不仅如此,我还是脱产学习,也就是我这三个月其实是没有收入的。我记得在我脱产两个月的时候,一个脱产了三个月的战友,向我诉苦,说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能否找到工作,我虽然对他也是一番鼓励,但说真的,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也没底。
如今三个月的时间到了,我也要开始准备找工作了,看着那些工作的要求,感觉自己还差的很远。而且由于学的东西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感觉自己的基础也不是很牢固,怕面试的时候被问得答不出来。
虽然我也建立了一定的心理预期,知道去面试的话,免不了会被鄙视,嘲笑,打击。但是如果真的发生了呢,我的心理又会发生什么反应呢?我想,也就是熟能生巧的事情而已,打击多了,习惯了,该干嘛还是得干嘛。
除了这些情况之外,我还误判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的时间并不是完全属于我自己的,而且我无法控制。那就是家里的小朋友我总是要抽时间带的,没办法,即使父母帮忙,他们也总有要休息的时候。而我也总有需要自己带的时候,需要陪伴老婆孩子的时候。而且有时候会发生因为没人帮忙带,我自己不得不连续两三天带娃,而无法学习。
慌张,抱怨,自责,这些情绪不断地涌现,然后被我化解,力量,希望,努力又被我互换了出来。短短的三个月,我仿佛过了很久,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面对自己,与自己对话。我想清楚了很多事情,但是又会陷入新一轮的纠结漩涡之中。
至此,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其中一个是:在大多数时候,人只能靠自己。我们都有不得不面对的孤独,和独自奋斗的努力。关键是,不管你处在什么情况,什么状态,不管你是往上走,还是倒霉了,每到一个新的状态,哪怕你什么都不做,烦恼,纠结自会向你袭来。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许前面我的表述有点不清楚,但这句话可以解释我的感觉,那就是穷有穷的幸福与烦恼,富也有富的快乐与忧愁。这些情绪与感觉,其实只是人生常态而已,我们永远无法消除,只能适应,减小它。
我一直认为自己不够努力,我基本不给自己什么休息的时间,我看也有不少战友和我一样,不在乎休息,或者说不得不努力学习,因为要找到工作。我的情况不比别人好,工作四年,跨行零基础,快30了,还有家庭。但我的情况也并不比别人差,我的学历,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等等都是不错的。
哪有什么完美的人和工作,更没有完美的面试和完美的准备。纵观历史,人类也是稀里糊涂跌跌撞撞走过来的,只要大方向没错,走得姿势是可以改善的。
回到开头,怎样才算努力到无能为力呢?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拿单一维度来考量(比如投入时间)没有参考意义。我想,对我来说,努力到无能为力是一种状态,它不仅耗费了你的时间,更大幅度的占用你的注意力,不仅如此,你的一切思维相关能力,身体,外部环境,朋友关系等等都被利用起来。
到最后,你也不在意结果了,因为这种状态是你目前可以做得最好的了,你问心无愧,而以后的你,也会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行走,而那扇窗,其实是你持续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