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数学|课堂记《1~5的认识》

《1~5 的认识》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继《准备课》之后,第1单元的第1课时内容。 是“数与代数” 领域的核心起始课,是学生从 “生活经验中的数量感知” 向 “数学抽象的数字符号” 过渡的关键节点。

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经历 “具体物体(如 1 只小狗、2 只鹅)→ 半抽象表征(点子图、小棒)→ 数字符号(1、2)” 的完整抽象过程,理解 “1~5 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物体的具体个数),同时掌握数序逻辑与规范书写方法。

由于在上周教学《准备课》的过程中,进行过数字1~5的书写。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放在了数数的方法和半抽象表征的环节上。

课堂上出示李叔叔家院子的情境图后,孩子们纷纷举手说出了看到物体的数量,但因为没有给出标准,孩子们观察的视角各不一样,说出的信息略显杂乱。之后,给定数量。比如说请同学们找出图中数量是1(或几)的物体,这样引导孩子聚焦数学眼光。

抽象出数量之后,再让孩子们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这个数字来表示,再次回归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之后,摆学具表示给定的数,并用不同的图形表示这个数。


孩子们在经历了这一些学习活动后, 感知到了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的意义。

然而,当孩子们会数,会说也会摆了以后,再用符号表示具体的数,将抽象的数字符号化的过程却并没有那么容易。有的孩子,注意力已经没法集中了。表示没有听懂老师的要求,甚至也不知道老师已经在黑板上示范过了。


也充分说明一年级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有限,我们需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孩子的作业非常完美,也再次体现出孩子们的差异。

精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时间,依然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加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