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何苦为难女人”这句话的来源已不可考,但这成了女人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细想起来,在很多情况下,为难女人的还是女人啊!
情景一:儿媳妇刚生完小孩,准备坐月子。但是因为娘家母亲有事不能过来,丈夫还要上班,她急需婆婆来帮忙。
情景二:女儿谈了一个男友,带回家让妈妈看。男友家庭一般,收入也一般,但是对女儿很不错。两人希望近期结婚。
情景三:女下属准备向她的女上司请产假照顾刚出生的孩子。但是她的工作在这个公司的部门很重要,她的收入也不低是家庭的支柱之一。
恰好我的身边有几个人面对了上面这几个例子,后来不同的女人做出了不同的行为,并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暂且用字母来说明吧。每个情景有两个不同的女人做主角。
情景一里的媳妇有A和B两人。
情景二里的女儿有C和D。
情景三的女下属有E、F。
A——情景一:媳妇A刚生完内心希望婆婆来帮忙照顾,但婆婆月子里并没有来。媳妇对婆婆月子里不来照顾心怀不满,而婆婆心里想:别矫情了,我坐月子的时候我的婆婆也没有照顾我一天,生完就下地干活,洗衣服做饭喂猪,我凭什么放下自己的生活去照顾你,想照顾找你妈去啊!
由于媳妇对于婆婆的缺席心生记恨,落下了一身月子病,婆媳关系一直火药味十足,再加上丈夫的愚钝和不理解,夫妻关系岌岌可危。
C——情景二:妈妈对女儿C的男友很不满意,哭哭啼啼地跟女儿说:女儿啊,我不想眼睁睁地看着你跟他受苦啊!你看他没钱,没好工作,没好家庭,我可是为你好啊!
女儿因为妈妈的哭闹无奈和男友分手。后来通过相亲认识了妈妈比较满意的县城富二代。然而结婚之后没多久,女儿便遭遇丈夫出轨,夫家破产欠债,女儿也因为夫妻借贷背上了百万元债务。
E——情景三:E的女上司对她说:“别怪我心狠,你这一走半年,我的活谁来干。以后孩子都是你早退请假的借口,你还能为公司贡献什么,你自己想想你的将来吧。是走是留到时候由不得你了。”
女下属E为了照顾和保全家庭无奈辞职,失去了经济收入的她被收入并不高的丈夫逐渐嫌弃,两人从一开始的口角甚至发展为了男人的家暴。
B——情景一:B的婆婆知道儿媳妇带孩子不容易,虽然两人并非一直和睦共处,但婆婆也是过来人,知道女人月子里最脆弱最需要帮助,她主动过来帮忙了一个月。媳妇因为有婆婆的相助,身体和精神恢复的很好,虽然以前对婆婆略有微词,但对于月子里的雪中送炭媳妇异常感激。从此婆媳关系缓和了不少,家里面也常常充满了欢声笑语。
D——情景二:D的妈妈知道女儿是真心爱男友,而男友也是个可以信赖的老实人。虽然男友暂时没有物质,但是他对女儿确实不错。她并没有阻止两人。男友对女儿的妈妈很感激,两人结婚后,他尽心尽力对这个家庭,经过努力两人慢慢的过上了比较好的生活。
F——情景三:F的女上司感叹她的女下属的不易,了解到下属的家庭负担较大,她安慰下属要好好顾家,产假一切按国家规定对待,并告诉她不能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F安心顾家,并且争分夺秒去学习业务知识,产假结束后还参与了中层领导的竞聘并被选上。
女人的难处只有女人最能体会,女人的落难也只有女人最清楚。
所谓体谅,所谓理解,无非就是摒弃偏见,摒弃利益取舍,摒弃前嫌,设身处地,伸一把手帮一下罢了。
可是在女人最需要帮助,最无助最孤独最害怕的时候,就像小不小心扒在了悬崖边上,手指快要支撑不住身体时,女人需要的是一双托举的手,一双提拉的手,而不是狠狠地踩在女人的手上,听她坠落深渊时的嚎叫。
女人对女人的残忍不仅伤害了身体,还打击她的精神,影响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子女关系等家庭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研究行为时产生了“刺激——反应”公式。这个理论一般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部的环境因素刺激而产生相应的反应。尤其是在特殊的情境下,特别的外部刺激会给人带来主观心理上的巨大改变。这种改变当然要反映在行为之上。
感觉发展为知觉也是这个道理。感觉是人们从外部世界,同时也可以从身体内部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感觉是人们的器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感觉通常有视听味嗅和皮肤五种感觉。
我们的感觉通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一个事物的整体认识,就是知觉了。
知觉具有恒常性,一旦形成要改变挺难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脑中由于一些外部刺激,再加上我们主观的感受会对一个人或事物形成一种刻板印象,这种印象一旦形成是不容易改变的了。
比如媳妇A在情景一中认为“婆婆对我不好”,那么即使这位婆婆以后采取补救措施对媳妇再好,这种刻板印象也不容易改变。因为月子里的女性心理和身体都受到了不小的重创,这个时期是女性最脆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的女性没有被好好对待,自己的心情也排解不好的话,很容易就会与他人产生矛盾,产后抑郁就是这样发生的。
可惜的是,女人所经历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伤痛本该女人最清楚,但是现实中为难女人的还是女人。
在这个社会我们能听到女权主义者的呐喊和抗议,听到人们在宣讲男女平等,但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女人不能再为难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