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村庄沿河而建,紧邻一个大的湖泊,村庄因此得名,叫白蚬湖。
白蚬湖的北面有一个村庄,叫肖甸湖。父母那一辈,曾受钉螺血吸虫之害。听我爷爷讲,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灭钉螺。肖甸湖原本不是一个村庄,而是一大片水域。因为河滩周围布满钉螺,钉螺里面寄生了血吸虫,周边很多居民都得了血吸虫病。为了消灭钉螺,根除病种,大家开始填埋种树,种的树种大都都是水杉。渐渐的,河水被泥土覆盖,树木随想着时间的推移日趋茂盛。后来就有居民在周边建房居住。前来居住的人多了,就形成了一个村庄,肖甸湖因此而来。
今日的肖甸湖,因为植被茂盛,树种繁多,已被命名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经过一番规划改造,里面规划了很多游玩项目。
趁着假期,也因为疫情影响,不得远行,就选择了在家门口走走。
大年初五,吃过中饭,驱车前往。游客众多,好不容易找到了车位把车子停下。到了检票口,工作人员说白蚬湖和肖甸湖村民凭身份证可免费入园。我是白蚬湖人,先生不是,工作人员也好说话,让我带着一大家子都免费进入了。先生说,都是本地人,还区别对待。我笑着说,人家就是这么规定的也没办法,好在今天检票员好说话,你也跟着沾光了。
好几年不去了,公园已是大变样。所有的活动区域,由一座座石桥相连而成。一路向前走,弯弯绕绕,有梅园,酒店式房屋,大片的游乐区,银杏园,竹园……美不胜收。
游玩途中,在一片绿草地边,我发现了一大片荠菜,我们俗称野菜。长得油亮油亮的的,再加上前几天刚下过雨,上面又被水杉的落叶覆盖着,不仔细看一下子还认不出来了。轻轻拨开水杉落叶,成片的野菜全部浮现出来。只可惜没有工具,不然真想挖点回去。
路过一片竹园,看到几个阿婆在买笋,走近一看,两麻袋的笋,都是刚挖出来的,大家挑挑选选。我也上前询问了价格,说是13块钱一斤,忍不住也想买点回去尝个鲜。我不会挑笋,就叫老板帮我选点嫩的。找到老板,原来是熟人,那就好办了,老板亲自带我们进竹园去现挖了一些,当然最后也是半买半送。
提着一包笋,沿着出口逛出去,途中只要遇见我们的人,都在问我们笋哪里来的,一半的人以为我们是自己去挖的,先生一路解释,不断强调是买的。
说起挖笋,我就想到了我妈。五六年前,竹园还处于无人管辖状态。一到两三月份雨过天晴的时候,竹园的笋就开始大片的冒出来。附近的居民常常会去挖笋,我妈也在其中,大量竹笋被挖空,导致来年的竹子都没有多少。后来村里派人来看管,大家只能偷偷地去挖。挖笋的最佳时候就是在天黑之后,一是看竹园的工作人员下班了,二是天黑了没人看到。我妈常常和几个人说好天黑后去挖笋,听她说自己一个人是不敢去的,怕有鬼。有一年,我妈挖了好多笋,家里人都吃腻了,她就开始做笋干吃。笋也分种类,烧大肉要用毛竹笋,挖这种笋一个人是挖不动的,很深很粗,我妈就和她的好姐妹带了做农活的铲子去挖过,往往能挖出个两三个就很厉害了。
一晃五六年过去了,我妈也老了,可竹园还是以前的那片竹园,只是长得比以前更茂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