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鸨”的文献记录,最早见于《诗·唐风·鸨羽》:“肃肃鸨行,集于苞桑。”这里的鸨,指鸨鸟。诗的意思是:鸨鸟煽动翅膀,成群结队落在茂密的桑树上和酸枣树上。《说文解字》解释说:鴇,鳥也。肉出尺胾。“胾”是指切大块的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鸨,一种鸟。产出超出一尺的大块肉。
到了清代,多隆所在著作《毛诗多识》中又说:“鸨鸟淫性,则为人所同贱也。或云此鸟纯雌无雄,有他鸟映日而飞,则鸨低飞,下承其影即孕,俗因呼为白鸟妻,呼娼女之母曰鸨,义亦取此。”这个说法当然是瞎扯。1997年,北京濒危动物中心抢救了6只鸨鸟,对它们的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发现雄鸨求偶时,表现出一种炫耀的动作,如张翅,拱尾,翅尾前翻,臀部扭动,双翅左右摇摆,全身羽毛抖动,紧跟着雌鸨相逐。雌鸨也作出相应的接近求偶的动作。说明,鸨鸟发情期间表现的求爱动作,是动物的天性,且以雄鸨为主动。人们却给雌鸨扣上“喜淫而无厌”的帽子,转嫁到妓女头上。再者说,如果雌性鸨鸟真可以承其影而孕,那民间早该把它供奉到庙里当做送子神鸟了。但是尽管如此,民间依然把妓院的老板娘,称作老鸨。
❐关于老鸨名字来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唐代著作《北里志》里记载了当时长安城里歌妓们的日常生活,说歌姬们的假母“初教之歌令,而责之甚急,微涉退怠,责鞭朴备至……俗称为爆炭,不知其因,应以难姑息之故也。”后,尚秉和先生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说:“今日妓女假母,俗称老爆子,盖仍沿唐时爆炭之称。”这意思是说,因为歌妓的“妈妈”们,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对这些女孩子破口大骂,就像炭火随时会爆发。
但其实,不管是出自“鸨鸟淫性”这一传说,还是出自脾气火爆的“爆炭”,都说明了民间对这一行当的态度。鸨鸟和鹤亲缘关系很近。同为大鸟,一个被文人墨客写在画在了中国文人的高远的精神世界里,一个流落在了滚滚红尘承受着人们的白眼和鄙夷。憨厚老实的鸨鸟,也只能吃了这个名副其实的“哑巴亏”。参考:许晖,《原来古人是这样说话的》,2015
汉典:https://www.zdic.net/hans/鸨
百度百科:鸨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