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农历的19岁生日,所以希望能看到这篇文章的能给我个生日快乐嘛
这是我在上大学以来的第一个生日,19岁这一年,我感受最多的就是孤独。上了大学之后,我和周围所有人的关系都是浅浅的,仅次于能一起吃个饭出去玩的关系,再深的就没有了。很多心里话和自己的想法,以及情绪,都没有可以诉说和发泄的地方,所以刚入大学的时候,格外怀念高中,怀念最好的朋友还在自己身边的时候,高中多美好啊。
我是一个不喜欢主动交朋友的人,我一直认为只要自己足够优秀,朋友会自己来找我,我不需要自己刻意去找。刚开学的时候,室友还会为了熟悉一下周末出去团建,寝室里也总是热热闹闹的,过段时间大概就会有自己的小团体了。然而我独来独往的,没有抱团,和大家的关系都还行,平平淡淡路上可以打招呼的关系。其实这样也未尝不好,我的时间很自由,我每天给自己列计划清单和学习任务,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的忙碌充实,有意识地去规划明天要做的事情,会让一天过的更有意义,久而久之也会收获颇多。
有时候我希望自己能忙碌一点,这样我就没有时间去感觉自己很孤独了,让自己要么在学习要么就是在学习的路上,周末给自己报了瑜伽班,适当的课余活动和运动不仅可以充实生活,还能让自己身心得到愉悦。但是我做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逃避孤独感。为了逃避这种感觉我做了很多,我试着去看书,在书里和作者沟通。我看过著名台湾作家蒋勋的《孤独六讲》,他告诉我我之所以觉得孤独不好,是因为我害怕孤独,他希望我们能学会享受孤独,只有学会和自己相处,才能更好地和别人想处。这本书给我的收获颇多吧,他让我更加了解了孤独,也告诉我孤独不是坏事。于是我尝试着享受孤独,去接受它。
可是直到如今,我还是没有办法坦然地面对它,或许和我的原生家庭有关,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出门工作,又怕我一个人待着会出事情,于是出于保护,喜欢把我一个人关在家里。电视,电脑,玩具,我喜欢的都有,可是我一个都不想玩,我在家里跑来跑去,不停的趴在窗户上看,一遍一遍地撬动门锁。其实我很乖的,妈妈不锁门我也不会跑出去,因为我胆子小,哪怕是出去了也是牵着妈妈的裙摆躲在妈妈身后走的。但是,妈妈把我锁在家里的时候,我无数次地想要逃出去。于是在我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跳楼了,不是想自杀,只是想跑出去,家里的一楼都装了防盗窗,所以只能从二楼的窗户跳出去了。我摔下来的那一刻我甚至都不觉得疼痛,就是觉得好开心,终于出来了,一瘸一拐地跑到邻居家玩,把邻居吓坏了,把老妈也吓坏了。我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记不得摔下来的时候有多疼,我只记得我真的很开心。妈妈也是从那以后,哪怕是出门买菜都带着我,可能是真的吓坏了。但是即使是这样,我还是越来越害怕一个人待着。打雷下雨的时候,我在家里自己个自己下着飞行棋,一个人分饰四个角色下,小时候最擅长的就是自己和自己下飞行棋了。过家家,拼拼图,幼儿园我就能把中国地图拼完整了。妈妈只会打电话过来嘱咐我把家里的窗户都关上和插头都拔掉。我记得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动画片是大耳朵图图,因为会觉的他们好幸福,像图图一样的生活,我直到上了大学都没过上。小时候爸爸一直出差,半年回家一次,他回家的那一次往往是我这一年会开心的一天,看到爸爸就会开心,小时候爸爸走每次走我都会闹上很久,有一次甚至写了封信塞到爸爸包里,说如果他再走就不是我爸爸了。那个时候那副认真严肃以及难受到要哭的表情在爸爸眼里估计是可爱到哭笑不得,他收到信的时候一直在笑,现在想想确实很可爱。所以我除了大耳朵图图以外,其次喜欢的就是《小头爸爸》因为羡慕大头儿子有个小头爸爸,虽然那个时候我已经上初中了,不看动画片了。
或许每个人的童年都是有创伤的,我想我这么害怕孤单,害怕被抛弃,或许和童年经历有关,长大之后我能理解父母,我的父母绝不会抛弃我,正是因为重视我所以才会做这些,只是想保护我罢了,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不是不爱,只是表达爱的方式不同罢了。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我像是后者,长大成人后的我会懂事,会明白和理解父母的苦心,但是理解了,创伤还在,难以治愈,难以克服。我最近读克里斯多福•孟的《亲密关系》他可以让我进一步了解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让我直面痛苦,他告诉我当我们感到痛苦时,就代表生活要送给我们一个巨大的礼物了。我知道这很难,但是我想我会慢慢变好,适应一个人走,学会和自己相处,学会享受孤独,我总是会成长的。我想的很明白,也有很多方式去享受一个人的时光,我想我只是孤独的还不够久,再久一点,或许我会爱上它,不排斥它,接受它才是解决痛苦最好的方式。
所以书本里真的有很多答案,读书只有百利而无一害,无论什么时候知道这件事都不晚,我甚至一直希望我的妈妈也能抽空读书,她一直觉得自己学历低,读书这种事情不适合她,她读不懂书。才不是,我想读书应该是最容易的事情,难的只是坚持抽空读书罢了。我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我觉得光输入不输出是不行的,所以我想坚持写作,哪怕是用文字记录生活也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