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线索
我们今天介绍了莱考夫关于隐喻的观点。莱考夫讲到,隐喻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模式。我们认识事物不是根据事物抽象的本质,而是根据我们对事物的体验,而这种体验通常是从我们的身体感受出发。你了解到了几种常见的基本隐喻,比如,方位隐喻依靠的是我们的空间感知,主体隐喻是让我们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拟人隐喻是把非人类的事物拟人化,转喻则是以部分指代整体,以此物指代彼物。当我们构造出来隐喻之后,这些隐喻就会在无形中影响到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语言比我们想象中的丰富,也比我们想象中的局促。我们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而不在语言的桎梏之中。
知识内容
1.时间真的是金钱吗?
莱考夫认为,范畴不是根据客观事物的内在特性定义的,而是受到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的影响。除了范畴,莱考夫还对隐喻非常感兴趣。在他看来,影响我们思想的不仅仅是更为理性的范畴,还有更为感性的隐喻。
你可能会说,隐喻不就是一种修辞手法吗?那你就大意了。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会用到隐喻。我们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而不在隐喻之中。隐喻会左右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你听说过一个口号:“时间就是金钱”。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还是一个隐喻。这个隐喻是一个很根本的隐喻,它会派生出更多的隐喻,瓜瓞绵绵,一来来一串。比如,由这个隐喻派生出来的说法包括:
你是在浪费我的时间。
这个东西能够帮你省很多时间。
我在这件事情上花了很多时间。
我把最宝贵的年华都献给了你。
这些隐喻是一以贯之的。在这些比喻里面,我们把时间当成一种可以花费、也可以节省,能够投资、也能够交换的资产。为什么我们会用这样的隐喻呢?
这跟工业化革命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有关。自从工业革命出现之后,我们的时间被精确地量化,我们按照工作的时间换取报酬。我们的很多支出也是按照时间来算的。你是按月缴纳水电费、按住了几天结算宾馆的房费、按年或月计算贷款的利息。可是,时间真的是金钱吗?你陪伴家人的一个小时,和在机场独自候机的一个小时,可以等价交换吗?这个世界上也不存在时间银行,你其实是不可能省下来时间的,一天总是24小时,不会更多,也不会更少。假如我们不把时间当作金钱,那么,我们的生活是会更糟糕,还是会更美好呢?这是一件很难讲的事情。我们也不是从来都把时间当作金钱的。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深圳才出现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当时,这一提法曾经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巨大的争议。
2.几种常见的隐喻
我们再来看看几个常用的比喻。还是以时间为例子。我们会说:
压缩时间。(在这个隐喻里,我们把时间当作一个物体)
时间的朋友。(在这个隐喻里,我们把时间当作一个人)
时光飞逝。(在这个隐喻里,我们用一种运动来比喻时间)
从这些例子中,你大概能够感受到,隐喻是从哪里来的。隐喻来自于我们对自然和生活的体验。隐喻源自我们的一些最基本的生存经验。按照这个线索,我们能够发现很多常见的隐喻方式。
方位隐喻。我们站在天地之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上下前后左右,所以,我们有很多隐喻是跟方位有关的。比如,我们会说:“他努力地往上爬”,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 “他是个左派”。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在不同的文化中,甚至在同一个文化的不同时期,对方位的解释是不一样的,很多文化都认为上比下好,高比低好,但是,前和后哪个更好呢?左和右哪个更尊贵呢?那就不一定了。在有些文化中,未来是在前方,但在有一些文化中,未来是在后方。你看新闻联播,主席台给领导们排次序的时候,1号领导居中,2号领导在1号的左边,这是以左为尊。但是,古代的礼仪讲究的是以右为尊,左迁的意思是贬官了。
本体隐喻。我们会把抽象的东西想象成具体的物体。现实中还有一些难以区分和归类的事物,比如连绵不绝的山,我们也会把它划分成不同的山脉。只有具体到可以归类,我们才能去量化、推理。所以,我们会看到大量的“本体隐喻”。比如,我们会说:“消灭贫困”,“追逐名利”, “她的自尊心很脆弱”。
拟人。人是情感动物,我们会把非人类的事物转化为人。只有这样,才能直指人心,让打动人心,让大多数人明白。比如,我们会说:“祖国母亲”,“党的关怀”,“我爱上了跑步”。拟人的隐喻最容易让我们产生代入感,我们不仅会拟人,而且会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会说:“跟他争论,我从来没有赢过”,这意味着我们不自觉地把争论想象成战争。
转喻。转喻常常是一种指代,比如,用部分指代整体,此物指代彼物。比如,我们会说:“我最喜欢听莫扎特”,“新房子让他很满意”。转喻的用处非常广泛,这说明,我们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认知这个世界的。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基本的隐喻。事实上,就像制作衍生金融产品一样,隐喻也有衍生品,人们会构造出隐喻的隐喻。比如,我们说,“人生就是一段旅行”, 那么,我们还可以说,“我们在人生中会邂逅不同的风景”。或者,我们说,“人生就是一场赌博”,那么,我们还可以说,“我的手上已经没有王牌了”。隐喻不是独自出现的,它们总是成群结队,而且排成了队列。我们不是根据客观事物去选择隐喻,相反,我们会根据隐喻来理解客观事物。当你把时间当作金钱之后,你的行为模式可能就会随之改变,比如,你可能会把闲暇当作“省下来的时间”。我们之前讲过,很多人会忽视最重要的家庭关系,为什么呢?因为陪伴家人不会带来经济回报,这段时间就被我们视为“消费”,而不是“投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