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对人才的选拔以及考核工作? | 《六韬》的管理智慧第八
做到了这六点,才能够称得上是一个人才 | 《六韬》的管理智慧第八
一、前言
人才,是决定一个团队,一个组织能否高速运转,能够和谐运转的关键。
每一个领导都想找到合适的人选,来帮助团队更好地运转。但是,如何去挑选合适的人才呢?选择到人才,又该如何去考验呢?
赵括一开始能言善辩,被赵孝成王所赏识,所以代替廉颇统帅军队。后来却发现,赵括虽然对军事理论十分熟悉,却不能够应用出来。
韩信一开始不被刘邦等人看重,经过萧何的一再推荐,最终成为了所向披靡的战神。
这些都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性,也说明了人才选拔的重要性。
周文王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向姜太公请教了这一方面的内容。
今天要讲的,是《六韬·六守》中的内容。
二、经文讲解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
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
【今译】
周文王问姜太公:“为什么有的君主,会失去自己的国家,失去自己的人民呢?”
姜太公说:“这是因为用人不慎所导致的。”
姜太公解释说:“君主有六守,也有三宝。”
【今注】
周文王所思考的方式,是反面思考。他没有直接问姜太公如何才能够做得好,而是问姜太公,怎么样才会做得不好。避免这些错误的方式,自然就能够走向正确的道路。
这种反面的思考方式,也可以用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例如,可以问如何才能够把事情给搞砸,如何才能够一贫如洗,等等。
【原文】
文王曰:“六守何也?”
太公曰:“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
【今译】
周文王接着问:“什么是六守?”
姜太公解释说:“选拔人才,要看重仁、义、忠、信、勇、谋,这就是六守。”
【今注】
表面上看,只有六个字,貌似非常简单。但实际上,要做到这六点,是非常难的,要求一个人非常自律,且能够克服自己的欲望。而一旦能够做到这六点,那必定就是一个人才。
【原文】
文王曰:“慎择六守者何?”
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人君无以三宝借人,借人则君失其威。”
【今译】
周文王问:“如何才能够选拔出符合六守的人才呢?”
姜太公说:“通过给他俸禄,考验他会不会因此僭越规矩;给他权力,考验他会不会骄傲自满;命令他处理重要的事物,看他能不能处理妥当;命令他去做事情,看他是否能够诚实不隐瞒地处理;交代他完成紧急的事情,看他是否临危不惧。交代他完成困难的事情,看他是否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姜太公接着说:“富有的时候,不去胡作非为,不僭越规矩,这样的人,就是仁。有了权力之后不会骄纵的人,这就是义。托付事情给他,能够坚定地去完成,这就是忠。交代他完成事情,不会有所隐瞒,忠实地完成,这就是信。面对危险,能够从容不迫,这就是勇。应对困难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就是谋。”
姜太公还提醒说:“国君还有三宝,这三宝不能够被别人掌握。如果被别人掌握了,就会失去君主的威望。”
【今注】
解读一下。
(一)仁
什么是仁,姜太公认为,能够在有钱的时候,不会骄纵,不会僭越规矩。
很多人,在涨了工资之后,开始变得骄傲了,变得骄傲之后,就会目中无人,也会容易违反公司的规矩。
涨工资,只是对某一个阶段,你所完成工作的肯定。只有不骄纵,安心下来,继续保持这种状态,才能够走得长远。否则,下一个阶段的考核,就可能被降工资了。
通过上述的经文,我们知道,要想做一个合格的人才,是多么地不容易。很多人总说自己怀才不遇,但是从来不会反思自己,是否真的是一个人才。
(二)义
什么是义,姜太公认为,有了权力之后,不会骄纵,不会胡作非为,这就是义。
有些人,职位上升、工资上升之后,都会变得骄纵,变得目中无人。进而就会自以为是,开始行使官僚主义。
毛主席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明确地批评了这种做法。
而真正有能力的人,在拥有了权力之后,会想着如何将权力应用出来,进而将团队管理得更好,把团队带向更加好的方向。
(三)忠
什么是忠,姜太公认为,托付事情给一个人,他能够安心去完成,这就是忠。
有些人,脚踏实地,你交代事情给他,他总能够细心地去完成,然后及时汇报进度,最后还会提交一份总结。这样的人,是非常忠心的人,也是团队当中必不可少的人。
反之,有些人,总是会想着如何偷懒,如何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将工作推给别人,这样的人,喜欢耍小聪明,反而是靠不住的。
(四)信
什么是信,姜太公认为,做事情的时候,不会有任何的隐瞒,这就是信。
当上级交代任务到下级,他需要经常地了解任务的完成进度。有些下属,事情没有完成好,不敢跟领导汇报,反而遮遮掩掩。这样是非常危险的,一旦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领导没有及时介入,对团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五)勇
有些人,能够脚踏实地地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有些人,则能够在团队遇到问题的时候,挺身而出,帮助团队解决问题,这就是勇。而这背后,是源于自己对任务的理解,对自身能力的把握,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当然,有些人没有这个能力,却还要去承担某些责任,这样做也是危险的。一旦事情无法完成,或者搞砸了,对团队来说,也是十分可怕的。
勇的要求,是临危不惧。有些人,遇到一点问题了,马上就跟领导说:“领导,这件事情我做不成。”这样的人,是缺乏思考能力,与承担事情的勇气的。
(六)谋
能够踏实完成事情,是忠。能够不隐瞒实情,是信。能够承担责任,是勇。
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以上三点,就已经很好了,是团队当中不可缺少的骨干员工。但是这还不足够成为一个人才。
除了以上三点,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点,要做到谋。
什么是谋?谋就是在应对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够提出自己的方案与解决思路,并同时将事情完成好。
有些人,只要你交代项目给他,他就能够将整个项目分解,并安排具体的时间点,需要的人,需要的财都分配好。同时,还能够监督整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已经出现的问题,都解决。
这样的人,就是团队当中的人才。
就像韩信、吴起带兵,能够应对战场出现的任何情况,并完美地解决。这就是谋。
而要做到谋,首先是对于整个项目的了解程度,要深刻。其次是自己要有足够强的能力。
而做到了以上六点,当之无愧,就是人才。
而且,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人才进行考察。如何考察,给予这个人一定的权力以及财富,看他会如何表现。交代重要、紧急的事情,看他是否能够完成好。以此来考验一个人才。
【原文】
文王曰:“敢问三宝?”
太公曰:“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乱其乡,无乱其族,臣无富于君,都无大于国。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今译】
周文王问:“什么是三宝?”
姜太公说:“农业、工业、商业就是国家的三宝。乡村的农业问题处理好了,那么粮食就充足。乡村的工业问题处理好了,那么日常所用的器物就充足了。乡村的商业问题解决好了,那么日常所用的货物就充足了。农业、工业、商业处理好了,那么百姓就能够安居乐业。乡村的生活安定了,那么宗族的问题也安定了。那么地方政权的权力与财富不会超过王权。”
姜太公总结说:“能够招揽到有六守的君子,那么国家就会昌盛。如果能够牢牢把握住三宝,那么国家就能够安定。”
【今注】
掌握住了人才之后,还要掌握住农业、工业、商业,这样才能够让国家长治久安。
通过控制人才,再由人才控制这三者,就能够将国家治理好。
反面的例子,就是胡亥。他将国家大权交给了赵高这样的人,所以导致国家动荡,秦朝也因此灭亡。
三、总结
首先,是识别人才。接着,是考核人才。
可以说,要成为人才,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方面,要克制自己,一方面,也要积极增进自己。
如何精进呢?无非就是多想、多学罢了。
【文章推荐】
【欢迎关注】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资治通鉴、论语、三略、六韬等传统文化讲解。
欢迎搜索:稽圣
进行关注,欢迎转发、在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