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14

……

我在这盏灯下,听了太多太多神话传说的故事,有些重复的台词,我现在也是清晰的印在脑子里,比如:锅咕咚咚、鼓不楞楞,吃什么好的不给咱三姐吃一口?

外婆一生木讷,不善言谈,可在我们几个孙子和外孙的世界里却是一个活泼开朗、天真浪漫、想象力极其丰富的女性,后来每当我想起外婆,就深思旧时代的女性,都是怎么样的蜷缩着、遮掩着度过这一生。

外婆家的院子,我至今记得清晰。正院子里有两孔窑洞,侧面一孔柴窑,放一下柴草和种地的工具,柴窑再往远走几步是个狭小的厕所,露天的那种,有1米5左右的围墙围着。

院子里有棵很大的枣树,很多年了。枣树的阴凉下是一个石磨,秋收后有蒙着眼睛的驴在那里转圈圈,外婆会拿着一个类似于扫床的那种小苕帚,把粮食往磨盘的中央堆。我们几个小孩子唱着、闹着,有时候会跟着驴一起转啊转、笑啊笑。真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呀。

院子对面种着一大片金针花,金灿灿的,像大朵大朵的百合模样,一阵风吹过,很是美好。花开过之后,外婆会带着我把花摘下来,晾晒在石磨上,干了以后就是金针了。陕北那边做面条汤卤的时候,会抓一把用水泡开了,炖在菜里,好吃,外面很少这么做。

外婆的窑是我印象中最好的窑洞,其实窑洞只是一种生活环境带来的生活习惯罢了,并不仅仅代表贫穷。即使在最贫穷的岁月里,外婆的窑绝对是一个温馨的存在,木门推开,左边是一个大土炕,右边是一个长条,白天来客人的时候可以上炕,也可以坐在长条上和炕上的人对着拉话。长条紧挨着的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柜子,这个柜子显得这个家比村里别人的要好一些,应该是外婆结婚的时候的陪嫁,柜子是这个家的百宝箱,好东西都收藏在里面。比如过年时候来看望外婆的娘家人带来的方糖,外婆会给我藏在里面,我不在的时候绝不拿出来。

土炕和灶台连着,只要烧着火,不管外面零下多少度,家里的热炕头永远是温暖的。我的记忆里,灶台底下永远有吃不完的烤红薯,灶台上面永远扒着馒头片,焦黄焦黄的,很有食欲。馒头片烤后会收藏在一个竹篮子里,高高的挂在窗户和热炕顶上的接壤处,一天两顿饭,吃的早也饿的早,外婆便用一根长长的杆子把篮子挑下来,找馒头片给我吃。有时候我嘴馋哭闹,外婆就会打开那个古色古香的柜子,让我闭上眼睛,神秘兮兮的塞一块方糖到我嘴里,那甜甜的味道呀,真是童年的最珍贵的味道。然后一再问我是不是很甜,我便使劲的点头。然后外婆会很仔细的把方糖盒子盖起来收好,让我保密,平日不可乱动。我自然心领神会,谁也不会告诉。像怀揣着多大的心事似的,只是盼望着下一次吃方糖的时刻快点来到。

窑洞的后面正中间挂着一道绣花门帘,很有意境。揭开门帘,是个暗室,外人一般不会进入,里面放着外公的各种中药抽屉和行医时候到一些东西,外公在我两岁多就去世了,我对他的全部印象都来自于这个暗室。舅舅的窑洞和外婆的紧挨着,他也有这样一个暗室,也有同样的绣花门帘,他学摄影后,就收拾成一个洗胶卷的地方,我经常会进入那个什么的胶卷世界,透过光去研究底片里人物的表情,看着照片在水盆里逐渐浮现的过程,深深的震撼……两个暗室,一对心灵手巧的父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 其实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倔强的人,我只是祈祷父亲不在了,母亲可以从我们姐俩身上获得力量,母亲估计也如此想,...
    清衫阅读 398评论 0 1
  • 上大学的时候每次回学校总犯愁,带点啥回去给同学们尝尝呢?大家来自全国各地,带来的特产凑在一起,趣味横生。内蒙牛肉干...
    刘不扯阅读 540评论 0 1
  • 本文章参加简书官方有奖征文「中秋赏月大会」。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
    此去经年_65d3阅读 680评论 0 3
  • 当秦明一口气跑到家门口时,他感到天色正渐渐的暗沉下来,除了西边天际上的那一抹火烧云,还迟迟的不肯离去。 秦明站在自...
    风铃草_LYF阅读 2,919评论 65 101
  • 天气炎热,阳光格外的刺眼,连一丝的风都没有。30多度的气温如桑拿一般,既怕紫外线晒的过敏又懒的涂防晒霜,只好窝在房...
    张玉晶阅读 1,203评论 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