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 流浪远方/ 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 流浪
还有 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 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
台湾电影《欢颜》的这首主题曲《橄榄树》,曾经影响了我整个少女时代。每当听到齐豫空灵悠扬的演唱,我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宽阔的草原。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位少女策马扬鞭,追随着天空中流淌的白云,驶向远方……
词作者是著名女作家三毛。她的作品,我几乎都看过。读中学时许多个夜晚,做完功课后,我“走”进撒哈拉沙漠,感受三毛与荷西的浪漫传奇。三毛的一生几乎都在流浪,从台北到马德里,到撒哈拉,到加纳利岛,到乌鲁木齐,把自由与流浪作为人生方向的她,万水千山走遍,最后,带着无限的惆怅与情感失落回到了台北,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以一种决绝的方式,告别了滚滚红尘。
另一位对我年轻时的乡土观念产生影响的人是金庸。在很多女生喜欢琼瑶的时代,我爱不释手的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清楚地记得,最早读到的《射雕英雄传》是在新华书店工作的母亲拿回家的,A4纸大小的版本,薄薄的十几册,嘱咐我一定要洗干净手才能阅读,不能在上面留下任何污迹。原来,这集子整个书店也没几套,母亲在业务科,近水楼台先借了一套,看完后要传递给别人的。
小小年纪的我囫囵吞枣,用了几天功夫就看完了。自此一发不可收,随着金庸先生的作品在大陆流行,我的课余时间几乎都泡在了书店,读完了一部又一部他的作品。
那时的我没有意识到,更不会懂得,父母对我阅读所谓闲书的宽容和支持,是多么难得。即便是在知道我有时晚上等同屋的外婆睡着后,偷偷打着手电筒躲被窝里看书,他们也最多只是叫我要注意眼睛,不能睡太晚影响了第二天学习。
人就像飞鸟,长大了总要离开巢。在父母身边朝夕相处的那些年,现在回想起来仍旧充满感激,也是我对于家乡的美好回忆。他们并不懂教育,但却用自己的行动,让我明白了身教胜于言传。
在那时的我心里,武侠的世界有爱恨情仇,但真正的英雄都是孤独的,他们有侠肝义胆,铁骨柔肠;他们仗剑走天涯,没有故乡。
每每从金庸作品的那些诗词里,从他所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中,我似乎都能读出一种流浪。比如“青衫磊落险峰行,玉壁月华明。马疾香幽,崖高人远,微步觳纹生。谁家子弟谁家院,无计悔多情。虎啸龙吟,换巢莺凤,剑气碧烟横。”
我不清楚是否因为同时期也阅读三毛作品,让我有了这种感觉。但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哈姆雷特,每个人的阅读代入,对于作品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的骨子里写满了“流浪”。
“故乡”两个字对于我,一直是没有太多感觉的。搬迁、求学、工作、成家……几乎人生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伴随着“离开”,有时是短暂的离开,有些是彻底的离开。在路上,也成了几十年生命历程中的一种生活方式。
“故乡”对我来说,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陌生,少小离开,印象甚浅;在那个叫“家乡”的地方,我度过了少年和青春时代,收获了最纯真最令人珍惜的友谊;人生的一大半,我生活在上海这个叫做“他乡”的城市,扎根于此,开花结果,也早就把他乡做故乡。
但近几年,父母厌烦了大都市的嘈杂,也想念那些一起共事的老朋友,不肯听我以及同在魔都的弟弟的劝,执意离开子女和孙辈,回家乡居住。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亲情的挂念就如同风筝的那根线,总是把我的心牵动。我便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家乡”这片土地。寒来暑往,不经意间,我的镜头里也留下了许多美丽的风景。
而曾经以为的骨子里的流浪,随着岁月流逝狂野渐收,不知何时已变成了,听到那首萨克斯曲《回家》,竟会湿了眼眶。
春之舞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惜离别,愁无数。
这是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拍的,拍完后就匆匆告别父母去赶高铁。那也是他们头一年离开上海回到家乡,我的心里满是不舍。
过去家在古城门附近,出得城门便是江。每到桃红柳绿时节,自是有一番热闹。但喧嚣过后,若独步江边,便会产生“大隐隐于市”之感。每次回去,但凡有时间,我总要带着爱美的母亲去江边散步,为她拍些照片。
这是一处不知名的踏青地,一片油油的绿,满目青翠。
忙碌的采茶工、悠闲的老人和玩耍的孩童,构成了一幅春天的写意画。
“吴越地卑,而此方高厚。”古人曾这样形容我的家乡。山地丘陵占到全市总面积的85%以上。驾车驶出市区不远,便可见巉岩壁立、绿荫延绵。常年生活在钢筋水泥高楼大厦环绕中的我,每见此番景色便忍不住大呼小叫,也常招来朋友善意的笑声。
距离市区十公里不到的这个水库,已经可以媲美北方的高山草原,连内蒙古的朋友也被我的镜头“骗”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越来越清澈的水,越来越茂密的山,便是全球宜居城市的名片。
夏之魅
夕阳下撒网捕捞的渔夫,山峦叠嶂间的波光粼粼,这次第,怎不叫人感叹“江山如此多娇”?
过去居住过的那条街,现在已经成了家乡最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白墙黛瓦、青砖石阶、亭台楼阁...…每一次回乡,都忍不住会去那里看看,寻找一些并不曾遗落的记忆。踏进这条移步皆景的古城老街,一种叫“乡愁”的气息就会瞬间把我包围。
我不止一次在古城楼前驻足,凝视着那些凹凸不平的墙砖。历经沧桑的城墙尽管早已爬满了青苔,却依然坚实厚重。千百年来,它见证了这个四省交界、兵家必争之地的兴衰起落,承载了一代又一代游子最浓的思乡情。
志棠,素以生产富硒莲子闻名,也是赏荷好去处。据说每年从初夏荷花盛开之际,前来拾趣的游人如织。还听说雨中的志棠老街也别有一番韵致。只可惜匆匆过客,来不及细细品味,但随手拈来的景已是如此美丽,想必若有机会走进驻足,一定不会失望。
张九龄说“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家乡之况味,只有用心去品才能得。不要问我什么时候最美,四季各有各的好。我庆幸,自己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我自豪,那些对于家乡的眷恋,原来一直深藏于心,从不曾忘却。
待到飞雪漫天,再来一阙回乡偶书。
作者:
兰柯,教育工作者。喜欢用文字与影像记录生活,酿造与往事干杯的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