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今年10岁,上小学三年级,我做妈妈也已经10年。她呱呱落地的那一刻,我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怎样做一个妈妈,来照顾这个小生命,我就意识到:我需要学习如何做一个妈妈。
回顾这10年。和孩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真的特别感谢这个生命到来让我成长。下面我来分享一下你这几年的感受。
1.无条件的爱。在最初的三年,也就是宝宝0~3岁的时候,我给予的是否无条件的爱,因为他那么幼小。吃喝拉撒全都需要别人照顾。也许对于你来说,她只是一个孩子,但对于她来说,妈妈就是她的全部。
2.沉浸式的陪伴。3~6岁他开始上幼儿园了。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亲子陪伴。我开始接触绘本,陪他一起阅读。经常带着他去办一些故事会,和小伙伴们一起游戏玩闹。因为我们是剖腹产,胆子比较小,所以我带了他做感统训练。在陪伴的过程中,其实我也在学习,我积累了更多的育儿经验。我还去参加专门的培训。去上一些正面管教的课程。
我知道孩子特别需要我,所以他需要我陪伴的时候,有一个权利可以默收着手机。这样才可以沉浸式的陪伴。有时候我们也会像朋友一样聊天,深入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知道他需要什么。
3.尊重孩子。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她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这个时候我不再替他做一些决定,更多的是去问他的意见,让他自己做选择。比如报什么兴趣班,比如买什么颜色的衣服,比如周末我们要去哪里玩。其实尊重是相互的,当我们尊重他,他也会尊重我,比如他想看电视,他会来问妈妈,我什么时候可以看电视?比如他想玩我的手机,她就问妈妈,我能玩你的手机吗?我从来不会说我是你的妈妈,你就一定要听我的,不以爱的名义去操控他。
4.身份的转变。从0~3岁的保姆式,到3~6岁玩伴式,现在已经10岁的她,我需要转变成一个教练。或许在未来我们还要转变成一个导师。因为我知道孩子的不同年龄段,他的需求不一样。
5.合作式。这里的合作,我不仅需要与学生的老师合作,还要与家里的爸爸合作。老师负责教知识,父母培养他的品格,兴趣,爱好,生活自理。爸爸擅长的由爸爸来,教我擅长的就我上。
6.身教大于言教。讲道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孩子更多的是看待你的行为。也就是说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你要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时候我在学习听课看书或者画思维导图时,孩子在身边,她就会说我也想画,这个时候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7.思维的转变。过去的我一直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稍有错误就会指责批评。后来我学习了成长型思维,我觉得孩子还是在成长中,如果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他就会有过多的焦虑。我们要学会在错误中学习成长。总结失败的经验和教训,避免走更多的坑。成绩好代表他的智商,但并不代表他别的方面都很优秀,所以我们还要培养他,逆商和情商。
8.静待花开。我们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只要我们用心。用心陪伴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让他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长大,给到他足够的爱。这朵花什么时候开放?开的怎么样了?完全取决于父母如何培养。
9.善用语言。有人说孩子的未来,都藏在父母的语言里。有时候我们工作的一天很累了,心情不好的时候,很容易把这份怒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稍不注意犯一个小错误,就会对他骂骂咧咧。这个时候的孩子心灵是很脆弱的,他极易会否定自己。比如做错一个题,我们就骂他很笨,说的多了,他就觉得自己真的是一个笨孩子。被父母否定的多了,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在工作上在生活上有极其的不自信。所以作为父母,我们经常要用肯定的言语发现孩子的优点,赏识教育多做一些正强化,这样的话,我们的孩子才会越来越好。同时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我会继续学习,陪孩子一起长大。用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