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无意中翻看得到留言,赫然发现我的被点赞最多的一篇留言达到了133,这真是奇迹,于我而言,仔细翻看,才发现那期武志红老师的专栏是关于“痛苦之身”。他想表达的意思是“痛苦是因为对真相的对抗。”于是我有了如下这篇留言。
当再次翻看这篇留言的时候,我想那些点赞的人多数应是来自对产痛这事儿的惊恐。于是就萌生了写写关于产痛和如何应对产痛这事儿。
产痛究竟有多痛
据中华医学会统计,6%的初产妇感觉轻微疼痛,约50%的初产妇感觉明显疼痛,约44%的初产妇感觉疼痛难忍,甚至到达疼痛的最高级别——10级,简直“痛不欲生”。
顺产究竟有多疼?在知乎的这个问题下有 700 多条答案,回答的大部分为亲历者,她们把顺产的分娩痛形容作“断了十二根肋骨的疼痛”、“小腹曲线型爆炸疼”,以及“被人用大锤抡小腹,抡了八小时”……
亲身经历
我曾经在待产室见过疼得大喊的产妇、也见过疼得打老公耳光的产妇,也见过临近分娩从产床上跳下来的产妇等等这些极端的例子,当然也见过比较隐忍、不吭声的产妇,而且也见过很快度过产程自我描述没怎么试着就生了的产妇。在这些实例中确实疼痛比较明显、不能忍的居多。
要想顺利度过产程,当然首先需要了解认知产程,掌握一定的分娩知识。只有了解了一定的知识,才能做到心底里有数,及时配合医务人员的指导要求,才有效。所以医务人员一定会跟产妇说要听话,咱们互相配合才好。
产程分为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第四产程。
第一产程:从规律宫缩伴随着宫口开大胎儿显露部位下降为进入产程。刚开始时宫缩没有很频繁,从10分钟左右一次,持续20-30秒,到逐渐的宫缩频繁1-2分钟一次,持续40-50秒,随着宫缩频繁,疼痛也更加明显,在正常情况下胎儿是一点点下降,直到宫口开大十公分,我们称之为开全,这时第一产程结束。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需6-8小时。这时的产妇是被动的,完全任由阵阵疼痛袭来。
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
进入第二产程,产妇就是主动的了,因为这时产妇可以使劲儿了。配合着每次宫缩来临,在最强烈的时候,深吸一口气开始用力,就如同解大便那样的往肛门处用力。宫缩间歇期就放松休息,如此反复,直到胎儿娩出,这个过程大约会持续30分钟到一个小时,最长不超过2小时,因为超过两小时就是滞产了,就必须想办法干预了。
第三产程: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
这个过程宫缩的产痛应该没有那么强烈了,正常情况下胎盘一般会在半小时之内娩出。
第四产程:产后两小时。
这个阶段也很关键,这个阶段一定是在产房度过的,产后两小时医生要随时观察产后宫缩情况和流血多不多?是否在正常范围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多年来人们为了应对产痛,想了很多办法,包括水中分娩、无痛分娩、减痛分娩法等等。我所用的是拉玛泽减痛呼吸法。就是我留言中提到的方法。
因为前期有了对整个产程的认知做铺垫,所以我就针对产程的每一个阶段配合呼吸应对宫缩造成的产痛,很奏效。那时还没有接触到正念这个概念以及心理学的种种,只知道用拉玛泽减痛呼吸法分散了注意力,也知道疼痛是必须越来越重的,所以从未在心理上产生与之对抗的念头,只是去感受它。感受它来了,从宫底发起,慢慢蔓延至整个腹部,疼,然后把关注力放在呼吸上,吸吸吸吸呼,吸呼,而且在脑海里构建了一个画面,这次宫缩又推动我的宝宝前进了一段,宫口又开大了一点点,太好了,宫缩结束了。每次结束就赶快休息,绝不再去回味刚刚有多疼,我有多受不了。只是让全身放松,静静等待下一次宫缩来临。第一产程是没必要非得躺着的,反而走动一下,会有助于产程进展,可以借助一些例如导乐椅、导乐球或体位、姿势的调整配合呼吸缓解疼痛。
这个方法于我有效,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2018年11月15日国卫办下发了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在全国选取几家医院率先开展该项工作。而实际上,无痛分娩多年来一直在做各种尝试,这次的分娩镇痛试点方案也是指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在硬膜外腔镇痛、蛛网膜下腔镇痛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镇痛等的诊疗技术。也就是类似做手术在脊椎管打麻醉的方法,镇痛也可以说是麻醉。
既然是做试点,可见还没有形成完全推广的必然,而且每个人自身痛阈值以及对用药剂量的不同都有待探索,而且从先前临床经验来看,用过分娩镇痛并不一定有助于顺产,所以还处于需要临床循证支持的阶段。分娩镇痛应该是一件比较人性化的事,它让产妇们不再遭受可怕的产痛之苦,能够帮助缓解产痛、缩短产程,理想状态是这样的,但个体差异毕竟存在,而且药物性干预虽然短时间内以及适当剂量并不一定会通过胎盘屏障对胎儿造成影响,但它毕竟是外力干预,所以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建议用像拉玛泽减痛呼吸法这样的自然方法助娩,如果在正常产程时限范围内,排除胎儿、产道等异常情况,建议首选。当然在孕期的健康教育指导中就应该教授和练习,另外对产程和分娩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知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