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日记》班级读书会
一、书籍介绍
主要内容:《蚯蚓的日记》是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国的哈利·布里斯和朵琳·克罗宁。作者从蚯蚓的视角述说蚯蚓与地球、学校、家人、朋友之间的生活小事。文中的小蚯蚓就像生活在我们班级里的小朋友,是一位调皮捣蛋的小精灵,有各种各样的小情绪。它把自己每天发生的事情和想法都记录在这本日记里,读起来十分好玩儿。
教学重点:拿到《蚯蚓的日记》这本绘本,教师应该教什么?
是从书的第一页开始讲蚯蚓与地球的关系?讲蚯蚓们吃什么,住在哪里?讲它们的生活习性、生理结构、牙齿、怎么蠕动、怎么感知天气吗?又或者,大家拿着小铲子到花圃里挖蚯蚓来观察?这样教,也是可以的。但如果这样的话,已经可以用这本绘本开发一个“全课程”了。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单靠个人力量,用这本绘本做一个“全课程”难度比较大。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实际,我们又是语文老师,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日记”两个字上。因此我将这一节课定位为“从蚯蚓的日记学语言表达”。基于此,我的教学目标有两点: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图文结合,学会欣赏。2.引导孩子学会观察生活,知道日记的表达方法,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培养他们对文本的兴趣、对写作的兴趣是关键。
二、整本书阅读活动
(一)开展“师生共读”
从图书馆借来与班级人数等量的绘本,孩子们人手一本。教师为孩子们营造安静的阅读氛围。孩子们自由地翻阅《蚯蚓的日记》。读完的学生可以举手示意老师。
(二)开展阅读活动
在全部学生的阅读完绘本之后,根据《蚯蚓的日记》的内容特点,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
环节一:说一说
经过第一部分的“师生共读”,学生在阅读完第一遍之后,可能会有一些小疑惑或浅层次的发现。教师乘机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请学生说一说。
环节二:分一分
有了一些浅层次的发现和讨论,接着就给学生们发第一份学习单。
在第一篇日记中,小蚯蚓提到了它们与地球的关系,就在第一栏中打个“√”。在这篇日记中,还提到了小蚯蚓的家人。那么,第一栏还需要打个“×”。以此类推,完成第一份学习单。
学生们完成学习单之后,教师对此环节进行简单小结。蚯蚓的日记写的都是什么呀?噢,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啊!原来,我们平时写日记的时候,也可以只记录身边的小事,不需要记录惊天动地的大事呢。
环节三:画一画
再来看,在这18篇日记中,蚯蚓的心情怎样?被老师批评,它可能不开心,参加学校的舞会,很好玩,可能很开心。那教师就给学生们发第二张学习单。画一画,画出蚯蚓每天的心情。
竖轴表示心情,越往上越开心,横轴表示日期。每个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不一样,所以画出来的曲线可能都是不一样的。没关系。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让孩子知道,写日记可以从记录自己的心情着手。
环节四:数一数
这18篇日记中,有的写得很长,字数很多,有的写得很短,只有一句话。我们的第三个学习单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数句子。
相信低年段的老师们对于这个题型一定不陌生。我们的测试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请问文中第几自然段总共有几句话,对吧?这张学习单就是帮助孩子熟悉“句子”这个概念。也是为了告诉孩子,写日记是可长可短的,一句话也行。这样无形中也提高了孩子们写日记的兴趣,因为他们最怕的就是字数要求。
课堂的最后,来个小小的升华。你看,小小的蚯蚓多可爱啊。它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小朋友一样。它的喜怒哀乐都是通过文字来表现的。最主要是因为它热爱生活呀,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是没有感情的。蚯蚓它,善于观察生活,把自己的感情用文字表达出来,又那么可爱真诚,童真童趣,就像我们的小同学一样。所以我们要向蚯蚓学习。
亲爱的老师们,也许此刻您也想马上给孩子们讲一讲这本书,也许您也有了更好的想法和设计。想到就去做吧,教学路上应该有更多的尝试和改变。愿您和孩子们都有所收获。
《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班级读书会导读稿
一、书籍介绍
主要内容
一只穿着背带牛仔裤、背着绿色小书包的小老鼠,走近一个坐在院子里吃饼干的小男孩。这时如果他给了小老鼠一块饼干,会发生什么事呢? 在这本书里,因果关系真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环环相扣,一块饼干,既是故事的结尾也是它的开始。
二、整本书阅读活动
大家在看完这本绘本一定都发现了,这个故事的设计就好像一个圆,由饼干起了头,最后又在饼干中结束,循环往复,趣味十足。我们何不用这有趣的形式写一写儿童诗呢?所以我把教学活动确定为以下三点:
1. 感受循环的乐趣
2. 发现循环的特点
3. 练习循环的表达
确定好目标,在课堂上是怎么落实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玩一玩,读一读,猜一猜,写一写。
活动一:感受循环的乐趣
怎么玩呢?去上课的时候我把家里的俄罗斯套娃带到了教室里,一个孩子上来打开套娃,发现里面还有一个,再打开,还有一个。随着一个接一个套娃的出现,孩子们都乐了。我问孩子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孩子们七嘴八舌,说套娃打开时一个接一个,套上时又是一个接一个,好像绕了一圈又回来了。
看来孩子们都能理解这一环扣一环的乐趣。这时我出示三首童诗,我们来读一读。
我先让孩子们找找哪一首诗跟刚才玩的俄罗斯套娃相似。孩子们一眼就发现了这首《房子里有箱子》。
房子里有箱子,
箱子里有匣子,
匣子里有盒子,
盒子里有镯子,
镯子外有盒子,
盒子外有匣子,
匣子外有箱子,
箱子外有房子。
诗歌很有意思,我请全班齐读了三遍。但这三遍是不同的读法。
第一遍读:读通读顺。指导难读的字词,如匣子,镯子等。
第二遍读:读出节奏。可拍手打节奏读,注意不要拖音。
第三遍读:带动作读。边读边用手势表示事物的大小。
在一遍一遍朗读中,学生一步步加深了对循环的印象,这种有趣的形式也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活动二:发现循环的特点
读完了诗,我们可以开始讲故事了。这个故事很有趣,我们在讲述的时候可以留点悬念跟孩子们互动,让孩子们猜猜后面的情节。
还记得故事的最后吗?小老鼠缠着小男孩忙了一整天,没想到最后居然又跟小男孩要了饼干和牛奶。那么接下来故事没写完的部分还会发生什么呢?这时孩子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小老鼠会跟你要吸管,要 毛巾 ,要镜子,要剪刀,要扫帚,要床,要故事书,要纸和蜡笔,要钢笔,要透明胶带,要牛奶,要饼干。我一边引导孩子们说出小老鼠下一步的行动,一边在黑板上贴出板书。当我们一同回顾了整个故事之后,板书呈现的圆形正是呼应了前面的主题——循环。
现在我们再看看这个故事,想一想我们之前玩的套娃,读的童诗,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是啊,这个故事和之前的套娃很像,都是一环扣一环,最后结果又和开头一样了,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做“循环”,好像绕了一个大圈圈,又绕回来了一样。
活动三:练习循环的表达
前面的玩啊读啊似乎很轻松,可是到最后的童诗创编,可能会让许多孩子皱了眉头。因此在写童诗的环节我萌发了两种想法。
第一种想法是让孩子们在这幅图的基础上,将整个绘本故事转化成一首儿童诗。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用儿童的语言来写诗。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让孩子们去表达。
第二种想法是让孩子们在了解了整个故事的循环结构之后,我将整个故事用诗歌的形式写下来。
这首诗既是对故事的总结,其实也是训练孩子们对诗歌的语感,进一步加深对“循环”这一形式的认识。
孩子们读完了诗,我们引入一个新故事。这个故事叫《打瞌睡的房子》,房子里住着什么人呢?哦,里面住着一位老奶奶,一个小男孩,一只狗一只猫一只老鼠,还有吗?还有一只“小跳蚤”。这是一座打瞌睡的房子,房子里的所有人都睡着了,除了一只——小跳蚤。小跳蚤咬了小老鼠一口,小老鼠抓了小猫一下,小猫挠了小狗一爪子,小狗跳到了小男孩肚子上,小男孩压倒了老奶奶……这座打瞌睡的房子终于醒了!
看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变一变魔法吗?咱们也把它变成一首小诗吧!
我们不妨做这样的预设:
1.班级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在稍微引导后就能进行自主创编。
2.还有部分学生学习力中等,积极性不高,我们可以进行全班合作创编或师生共编等形式减轻学生的压力,既然大家一起能做出来,那么自己做也不难了吧。这时再让学生创编,也许会更有效果。
3.当然,肯定还是有一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孩子,一提起笔就犯难。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不妨降低点难度,多点指导,多点鼓励,不会写吗?老师给你一个开头,接下去呢?这样一步一步慢慢增强孩子的信心,也许有一天他会写出让你惊喜的文字。
其实这一节课,孩子们在游戏,朗读和听故事中一点一点地积淀着,等到了要表达的时候会自然而然流露出来。
《鼹鼠的月亮河》班级读书会
一、书籍介绍
书籍地位
《鼹鼠的月亮河》于2010年3月出版,作者是王一梅。《鼹鼠的月亮河》温柔、恬静、温暖、感动。读者能在这只特别的鼹鼠米加身上体验到的不止是愉快与乐趣,还有感动和忧伤。
主要内容
《鼹鼠的月亮河》这个故事中,米加是鼹鼠家族中的一只与众不同的鼹鼠,它和其他鼹鼠们有着不一样的外形,但这并不是它与众不同的关键。它喜爱思考,喜爱发明,他没有很多的朋友,但他却很想为朋友尼里设计一台洗衣机,让尼里不再这么辛苦地洗衣服。它为了实现这个愿望,走出月亮河,体验了各种经历,最重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回到了月亮河。
艺术魅力
《鼹鼠的月亮河》中,作者王一梅特别关注到了书中人物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从容地讲述着每个人物的命运,将人物的情感关系灵动而精致的描述。
二、整本书阅读活动
在《鼹鼠的月亮河》整本书阅读活动中,我主要结合以下五个活动来进行。
(一)读一读,我的故事时间
这个阶段是孩子们自由阅读书籍的阶段。课堂上导读结束之后,孩子们自己利用自己的时间来安排阅读。课堂上,我给孩子们介绍了这本书的作者。
接着请孩子们一起来观察封面,封面中,书名、作者等书籍的基本信息一目了然,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引起了你的关注呢?孩子们开始细心地观察,他们发现了封面上的三只鼹鼠。又发现这三只鼹鼠似乎心情很开心的样子,因为每一只鼹鼠都是笑眯眯的。其中还有有一只鼹鼠特别的黑,后面有一只小老鼠在偷偷地看他们。他们还像在聊一些开心的事。可是螃蟹夹住一只鼹鼠的脚了。它们都在河边玩……孩子们七嘴八舌说了许多自己的发现。这时我问孩子们,这三只鼹鼠中你觉得最特别的是哪一只呢?孩子们都同意是这只黑色的鼹鼠。于是,我给孩子们介绍了生活中的鼹鼠这一动物的简单信息。告诉孩子们:这只黑色的鼹鼠不仅皮肤和普通鼹鼠不一样,还有很多很独特的地方哦。你想知道吗?在它身上,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神奇事情哦。让孩子对阅读充满了期待。这时,把书下发给学生,接下来的时间,就由孩子们自由阅读。
(二)画一画,我的插画设计
童书的童趣不仅在于吸引孩子阅读的美妙文字,更有精美的插图,与文本相得益彰。这本书中也同样插入了故事情景插图。于是,我在导读课上,提出了一个想法,也就是画一画,我的插画设计。我要求孩子们在阅读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情节,为它画一张插画。
我们学校每周有一节固定的阅读课,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进行师生共读。所以,孩子们在导读课后,有一周的时间阅读和画插画。在第二节课上,我首先请孩子们来分享自己用心画的插画,并请他们来介绍一下自己画的是哪个故事情节。孩子们都很热情地介绍着自己的插画,有些孩子画了一张,有些孩子画了好几张。有同学会在画作上增加一些精心设计的细节和对白,有同学会专注到插画的背景颜色,而在分享的时候,这些另他们得意的创作细节让他们格外的自信,耐心地跟同学们介绍着自己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对话,为什么要把这个背景全部用成深蓝色。从孩子们的展示中,我发现,孩子们在精心创作的过程中,对故事中的很多细节都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观察。看起来简单的画一画,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更加深刻品味着温暖的故事。
(三)想一想,我的导图绘制
在插画分享结束之后,我紧接着进行了第三个活动:想一想,我的导图绘制。在第二个活动中,孩子们在自己画插图,同学分享的过程中,对故事中的部分情节再次进行了回顾。这对接下来思维导图的绘制有很大的帮助。我给孩子们出示三个地点:月亮河、书城、乌鸦坡。这三个地方是鼹鼠米加曾经去过的地方。这三个地方都有鼹鼠米加各种各样的神奇经历。它出生在月亮河、在月亮河认识了与它聊天、给它肯定的刺猬先生,认识了好朋友尼里,更重要的是在这里诞生了要发明洗衣机的梦想。
我和孩子们一边回忆,一边出示了这个表格。我和孩子们一起合作完成了第一个表格的补充填写。
在填写过程中,提示孩子分析哪些是关键事件,将关键事件填写到表格即可。书城和乌鸦坡两个地方的情节表格由孩子们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完成了表格,也就完成了对整体故事情节的梳理。接下来我便引导孩子来绘制思维导图,将方正规整的表格转换成个性独特的思维导图。孩子们在绘制的过程中,又一次走进了故事去感受人物。
(四)说一说,我的感悟分享
故事情节的梳理清晰之后,我们便开始了第四个活动:说一说,我的感悟分享。
这堂课,我结合书中的几个精彩片段来进行。我选取了书中的三个片段。
片段一:
“发明,就像星星一样,离我们很遥远。”米太太这样说。
“一只鼹鼠整天想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而把大白天浪费在睡觉上,他早晚要吃亏的。”米先生这样说。对于米加的特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请孩子们来说。并请他们来说说,如果你是米加,你该怎么办?
其实,在米加家里,似乎没有人可以理解的这种独特,尽管这种独特并没有什么坏处。我问孩子们,你觉得米加面对家人们的这些态度,心里会怎么想呢?孩子们说会很难过,很伤心,因为家人是最重要的,连家人都不理解,很难再有信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等等。
“我如果有米加这样的儿子,我会很高兴的,虽然他有些瘦小。”刺猬先生这样说。
对于米加的特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请孩子们来说。并请他们来说说,如果你是米加,你该怎么办?
其实,在米加家里,似乎没有人可以理解的这种独特,尽管这种独特并没有什么坏处。我问孩子们,你觉得米加面对家人们的这些态度,心里会怎么想呢?孩子们说会很难过,很伤心,因为家人是最重要的,连家人都不理解,很难再有信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等等。
片段二:
“你出生的时候,你的爸爸正在为我挖掘地洞。”刺猬先生说。
“您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出生的?那您知道我为什么是黑色的吗?”米加这样问他的邻居刺猬先生。刺猬先生愣了好一会儿,他觉得米加的这个问题在月亮河是没有人可以给他答案的。
但是刺猬先生这样回答他:“有一天,你会习惯你和别人的不一样的。就像我浑身都是刺,而我并不觉得我很丑。”
糟糕的是,刺猬先生身上还有几根折断的刺,看起来让人觉得不怎么舒服。如果他没有刺,那还叫刺猬吗?
这个片段,多读几遍,意味深长。我请孩子们反复读了几遍这个片段。请孩子们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刺猬先生对米加说的这些话的。
片段三:
在这里,我出示了米加给尼里的两封信以及尼里给米加的回信。我请孩子们想一想说一说,米加离开月亮河之后,为什么只给尼里写了信呢?它可能在想什么呢?
孩子们在交流中,感受了友谊,表示要坚定自己心中的梦想,要坚持,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独特等等。
(五)写一写,我的想法沟通
最后一个活动:写一写,我的想法沟通。鼹鼠米加是一只有理想的温情的鼹鼠,在它身上,在它的故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友谊,感受到了信任,感受到了勇气和坚持等等。这是故事给予孩子的心灵的交流。孩子们在片段分享中,有许多的感悟,也有许多的疑问想要问米加。于是,我建议孩子们给鼹鼠写一封信,在信中,说出你想说的话,提出你的疑问,跟鼹鼠好好地聊聊天吧。孩子们很开心,在信中,表达了自己的敬佩,甚至还发出了邀请,希望鼹鼠能来到我们的身边和大家交朋友一起玩耍。在这样的一封封信里,米加,还有米加的故事,我想已经深深地印刻在孩子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