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都普遍熟悉中庸之道这个名词,但是不少人都根据字义错解了中庸之道的真正含义,以为中庸之道就是凡事折中处理、不得罪人、当老好人的处世态度,这实在是错解了中庸之道的真实含义。
那么什么才是中庸之道呢?北宋大儒程颐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南宋大儒朱熹解释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名。庸,平常也。”根据程颐和朱熹的解释,中字可以理解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意思,而庸字则是平常之理的意思。
根据上文的解释,可以推断中庸之道其实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平常之理的处事原则。大概不偏不倚是从处事的立场上来说的,也即是处事时不偏向于任一方;而无过无不及则是指处事时应该把握的最合适的尺度,凡事都不应该过度或者达不到,正所谓“过犹不及”。换句话说,中庸之道其实也是公正合理的原则。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可见孔子将是否采用中庸之道作为判别一个人的道德水平的依据。
孔子又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可见孔子将中庸之道视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但是虽然是理所当然的原则,也并不是容易能够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