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女儿的人家
今天家里的嫂子的女儿出嫁,我跟着过去帮一下忙。说的是帮忙,其实也没有什么活给我做,顶多是拉过去充人数用。
早晨六点半起床,洗漱化妆,七点的时候大伯开车带着我们一行人去了嫂子家,按辈分来说,出嫁的姑娘应该喊我姑姑,但是姑娘大我几岁,觉得别扭的不成,我们就互称名字。
我们到了大概是七点十多分左右,化妆师正在给姑娘化妆,陪姑娘的是她的两个闺蜜,看样子都是刚起不久,在洗漱化妆。
听着家长们对姑娘妆发的称赞,然后相互寒暄,我们大概是最早到的,初开始人还不是很多,过了一会儿,陆陆续续的七大姑八大姨们都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到屋里来了。
然后灶上的大厨过来喊吃饭,屋子里的人鱼贯而出,一人手里端着一碗猪肉丸在灶上吃着。
吃完饭的众人又开始了寒暄,小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着,姑娘穿上了嫁衣,坐在床上等待着。伴娘和闺蜜们忙着藏鞋子,锁门,找可以塞红包的地方。
鞭炮声响,新郎车到,伴娘们在要红包,伴郎团们在想法设法过考验打开门迎娶新娘。
终于突破了伴娘们给的九九八十一难进了门,主持人在说着吉祥话,让新郎新娘做一些活动,期间新郎随着主持人说着一些无非是一切以新娘为中心的话,逗的周围的人笑不停。
我总觉得这样是有些哪儿不太对的,就算是为了热闹也好,婚礼不该是这样的,或者这该归类到婚俗中去?
假把式的哄娘家人的话,大家都知道是假,可还是当热闹看的不亦乐乎,我不想要这种热闹,和一个人结婚的话,两个人组成一个小家,这个小家就两个人,所以不应该是并肩而行吗?凡事有商有量的来不行吗?为什么非得有个高下?
我明白这是为了热闹,以后假如有了另一半,我不想让我的另一半经历这样的尴尬,迎合着所谓的热闹。就算是为了哄人高兴,我也不想让他说这种明显是为了恭维女性的话。
然后婚礼进行到拜别父母,男方学着主持人说着的吉祥话收到了女方父母的改口钱,在向父母三鞠躬后让奶奶上场的间隙,我看到女方母亲开始抹眼泪,新娘子的弟弟过去安慰女方母亲,女方母亲扶着弟弟的胳膊拍拍他的手,然后情绪有些支撑不住哭趴在弟弟身前,弟弟的眼泪也止不住的流,女方父亲的眼圈通红,我再去看新娘子,新娘子在克制着汹涌的情绪,和父亲一样,眼圈通红着。
新娘子上了花车,送亲的仪仗队开始要前进,女方父亲忙去招呼,我看着女方母亲进了屋子,我犹豫着要不要进去的时候,七大姑八大姨们随即进了屋子,我也跟了进去,女方母亲就坐在炉子前捂着脸哭着,声音呜呜咽咽,长辈们在劝说着,三天回门很快就能见到了之类的,但效果不大。我想着这个时候劝是没有意义的,中国父母内敛含蓄的情感表达恐怕也只能是在这种场合下以哭的方式宣泄了吧。
我突然有些明白婚礼存在的意义,这种仪式感用以表示女儿嫁人,女儿像是和娘家割裂了一些紧密的联系,联系肯定还是在的,但是总归是有些不同了;同理,这种仪式感表示男人娶妻,这个女人和你的联系又多了一些亲密,这种亲密是其他关系所不能取代替补。
所以婚礼是割裂和续接的一种工具吗?
所以本质上对于娘家这边的割接关系而言是有些残酷的,对吗?所以需要一些活动去活跃?也就是原本婚俗的来源?插句题外话现在有些婚俗确实有些过分了。况且如果热闹是为了不显得新娘离开时的悲苦的话,是不是这种热闹用错地方了?不是有种修辞手法叫做以喜衬悲,更显其悲么?
翻说说的感慨
我刚才翻了一下说说,内心有些怅然,看着过往八年时间的变化在文字上留下的印迹,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评论的人也随之变化,感觉就像是
坐在列车上
车在往前走
所以原地的树旋转着向我谢幕。
期待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