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反思了我的问题:我已经感觉不到自己的浮躁,我的活给别人看,以及丁玲说我没有在生活。具体表现就是说话慌不择路,吃饭太快且一心二用,浇花不是浇花,出门忘铲猫砂,出来玩总想着要干什么,工作总是能很紧迫被完成,想要一块不错的手表,对丁玲挑三拣四,对别人对事物肯定也有言语中的挑剔,沟通中不自觉的想要压人一头……归结起来很大因素是我不自甘平凡了,心理总是在赶着某件事,想要成功,比如35岁要挣钱,比如我得让我父母放心(很大程度其实我也是被我父母无形的压力所迫)。
在《欢乐颂》里,樊胜美因为扶弟魔,因为她那样一个妈妈等原生因素,导致它给自己设定的对象标准非常高,于是选择有限,非常非常难。同样对于一个企业,经营遇到问题的时候,因为前期想要的太多,反而没有精力和空间余地去思考并落地战略,去突破困境。所以越是有问题的时候,越应该往回收一收,想一想我应该解除什么样的限制,让自己有更多选择和组合空间,否则就像华容道,模块越多越难。所以我知道我的生活里大概是有一块大石头的,它就压在那里,让生活里的好多东西不得不变了形,这块石头大概率是“过高的自我追求”,导致我一直不能承认自己只是个普通人,总是在抻着自己做事,没有了进退的余地,仿佛只能进,只能进,进而变得刚烈,浮躁,因为我没有选择呀。
但其实放到整体来看,我其实都挺好的,生活和工作其实暂时还威胁不到我,我并非一定要在30岁这个年纪需要那些位置那些钱,让我难受的更多的是我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外部环境,所以我何必呢?有意思的是,往往慢是快,不得是得,退是进,这个现象让我哭笑不得,这一点在令狐冲身上尤其明显。
当丁玲开玩笑说出你应该穿一件20块的衣服的时候,我觉得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应该踩一踩自己的那个“精英心”,把自己的标准拉到不足以能影响自己——老子最差也就这样了,于是谁也伤害不了我,于是我便能更从一而终的去耕耘。我真的应该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的!就像华杉的劝解,人的名声一定要小于能力,这样人们会发现你总是能说到做到,于是便有了浩然正气。类似的,我所呈现出的那些欲求也应该小于我的能力,这样我就不会被抻着,动作就不会变形,就总是游刃有余。
多抬别人,把自己放的低一些。
多让别人,让自己靠后一些。
想要的再少一些,多一些令狐冲一样的潇洒(真的很喜欢很羡慕令狐冲)
少想一些未来,少看一些不相关的东西,它们塑造的环境只会刺激你。
再灰头土脸一些,它的本质是去打造自己真正的信心来源,从而弱化形象上的武装,比如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比如去写作,去时刻让自己清醒走在哪条路上,不要去和别人竞争,我们本就走在不同的路上。
2019年我很焦虑的那段时间,我曾对自己提出过一些改变的计划,回头看其实大部分是如愿以偿了。到了今天2022年7月6日,我需要调整自己的个人战略:做一个平凡无畏的人——
从打猎追逐到耕守一亩田地
从竞争到成人之美
从过去未来回到现在当下
从呼之欲出到娓娓道来
快就是慢,慢就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