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交朋友?有没有没朋友的人?人的朋友一定是人吗?
这些问题都是在我第一次发布这篇文章后才想到的问题。本文的前提是普通人需要朋友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社会性需求,在这个前提下,只探讨人为什么要与人结交朋友的问题——虽然我们也常看到不少与动植物为友的人。比如“梅妻鹤子”的林逋,比如终身主要在丛林里研究动物的科学家,还比如不交朋友,却养宠物或养花草做朋友的人。但那不是本文探讨的范围。
我很好奇的是:人们通常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或者保持朋友关系?
有句话一度很流行: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我没那么悲观,也没那么现实主义。
虽说在人际交往方面,我掉过不少坑,也因为自己最近又有些这方面的困扰,所以这里捋一捋。本文写于元旦,今天完善了一下并发布。
人与人交往,有的是因有双方资源交换,或者性格投合,能给自己带来鼓励与支持,或出于感恩或欣赏,或者为了开心或安慰,或者几种兼而有之,并不能一一分明。
所谓与“有情人做快乐事,莫问是劫是缘”。人的外在或内在需要,就是人交朋友的动机吧。
好朋友,也就是关系密切的朋友,或者因为地缘关系,相处久了,信任了,比如发小。
或者因为工作关系相处久了,依赖了(即便知道对方有某些不好,也不能轻易分离),比如同事或搭档。
或者相处久了,有感情积累了。或者在一起非常放松、舒服。或者有频密的经济利益往来,比如夫妻。
也就是说,人与人,不外乎因为爱情、友情(因为愉悦,因为互相支持鼓励的需要)、亲情和利益几方面而交往、联系。
如果两人能保持长久的联系和交往,就是上述各种情况综合得多,程度也深。所以,会有娃娃亲、亲上加亲,政治或商业联姻,强强联合,就是为了不断加深加强这种联系,获得更多更深的双赢。
人之所以会交新朋友,或者是对方刚好填补了自己某方面需要的空白,或者是业务拓展,或者是新的亲属关系。
人之所以不愿意与某人交往,或者是因为伤心了,或者是失去信任了,或者是因为看不起,又或者因为嫉妒,或者是对方无趣,或者是误解了,或多种兼而有之。
端看这个主动疏远的人,他的底线是不是被人挑衅或触及到了,或者被触及了几次。有的人容错率高一点,有的低一点。
人们按照自己的交际需要建立人与人的连接,所以人们通常在自然形成的圈子里来往,这就是所谓的阶层。如果你不能给他带来他需要的或欣赏的,那么即便你们有机会见面了,接触了,但如果你们俩互不感冒,一方的梗一方接不住,一方的话一方听不懂,一方的需求与另一方的需求格格不入,甚至产生龃龉,那么俩人自然很难建立长远的密切联系。
如果一方对另一方没有啥利益或资源或情感支持可以提供,那么除非像孟尝君那样,有大把的资源将士供养起来,“养士千日,用士一时”,否则,是没有办法维系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