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崇祯,彼时虽然还端坐在龙椅上,但是面对关外皇太极的步步急逼,他感到如坐针毡,在崇祯十六年八月初九,崇祯似乎才感觉到稍微舒了一口气,因为这一天他的老对手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怎么就突然猝死了呢?史书记载着:“端坐无疾而终”,推测应该是类似于今天的心肌梗塞或脑溢血之类的疾病。连年的失利,彼时的大明放眼整个关外,就剩下一座孤零零的宁远城了,皇太极的猝然离世,无疑会暂时放缓攻打此城的时间,可是崇祯想错了,清朝廷确实在新君的人选山有争议,但是他们达成协议的时间,却远比崇祯想得要早的多,那么皇太极驾崩究竟该谁继位呢?不知道!怎么会不知道呢?皇太极是猝然离世的,对皇位人员没有交代,所以皇位该谁还真不知道!对于明朝而言,宁远城是最后的稻草,一旦宁远城破,清军将在关外无任何阻碍,可是在这节骨眼上,清军却要讨论新君是谁?这确实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满清是否能入主中原,成为天下的主人。
既然没有明确的继位人,那么只能从内部慎重,快速的选出新君,在八旗旗主和王公大臣的纷纷谏言后,亲王多尔衮与肃亲王豪格成为候选人,二者势均力敌,来看看多尔衮,话说多尔衮在17岁时,随其兄皇太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骁勇,屡建奇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后成为正白旗旗主,再来看看豪格,他是皇太极的长子,皇太极称帝之初晋豪格为肃亲王,掌户部事,与几位叔辈平起平坐,这其中就有多尔衮,况且皇太极在世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大大削弱了各旗的势力,把正蓝旗夺到自己手中,合三旗的实力远远强于其他旗,现在这三旗的代表人物必然要拥戴皇太子的长子豪格继位。那么这皇位该何人继承呢?一番讨论后,四种方案出炉了,那么哪一种更为靠谱呢?先看看这四种方案是怎么样的。第一,立肃亲王豪格为帝;第二种立亲王多尔衮为帝,第三种立皇太极的九阿哥福临;第四种就是立肃亲王豪格为帝,福临为太子。哪一种才能大家都满意呢?按子承父业的理论,似乎作为长子的豪格更有优势,可是满清不是汉人,他们除了立长之外,还要考虑立贤,这下多尔衮也符合,一下子问题又回到了原点。
那么再来看看第三种立皇太子的九阿哥福临,这个方案提出,豪格肯定不答应,无论是立长还是立贤,福临都不具备,彼时的福临还是小孩,哪来的贤?那就选择第四种,立皇长子豪格为帝,福临为太子,这个问题也是蛮多的,既然豪格和多尔衮都有继承皇位的可能,为什么一定是豪格?多尔衮可比他豪格更愿意立福临为太子,这就不得不多一句嘴,多尔衮之所以不反对,甚至是愿意捧福临,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福临的生母-----永福宫庄妃(即后来的孝庄太后)。是不是觉得香艳的爱情故事要上演了,多尔衮与庄妃之间有情这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至于是否如戏剧里面那样,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多尔衮对庄妃娘俩不错!
这四种方案出来了,讨论了半天还是没有达成有效的统一,多尔衮自己这边是有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的支持,但是豪格那边呢,索尼,鳌拜等一众老臣都倾向于他,继承人问题就这么一直悬着?多尔衮显然是不愿意看到的,此时的皇位之事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完,不仅入主中原成为泡影,很有可能会给明军留有机会,就在两相僵持之际,多尔衮有了一个折中办法,那就是多尔衮与豪格都不称帝,立九阿哥福临为帝,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为摄政王,这些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入关清算大明王朝。然而,入关之后,特别是打下北京,赶走李自成后,多尔衮虽然还是摄政王,但是他俨然是隐形的皇帝,而另外一位摄政王济尔哈朗,便渐渐成了一个摆设,把睿亲王多尔衮与永福宫庄妃,这样理由作为他选择立福临为帝,就太看低多尔衮了。大局已定后的豪格输了,因为在福临继位后的第五个年头,睿亲王多尔衮将豪格给举报了,其罪名为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下狱后的两个月后豪格病死于狱中,《清史稿·卷二百十九·列传六》:五年二月,师还,上御太和殿宴劳。睿亲王多尔衮与豪格有夙隙,坐豪格徇隐部将冒功及擢用罪人扬善弟吉赛,系豪格於狱。三月,薨。
可是多尔衮也没有神奇多久,在福临继位后的第七个年头冬天,死在了塞北狩猎的途中,次年福临亲政,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将多尔衮从坟墓中挖出,甚至还鞭尸,而对于被冤死的豪格,福临追念其战功,重新封为和硕肃亲王。有过了五年,也就是顺治十三年,豪格成为清代第一个被追谥的亲王,称肃武亲王。但是,多尔衮对于清王朝所立下的不世之功,也绝对不是政治对手们的几条欲加之罪所能掩盖的,于是在一百多年后在乾隆四十三年,正式为多尔衮翻案。《清史稿·卷二百十八·列传五》乾隆评价到: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边疆。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大业,厥功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