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无论是自媒体平台,还是现实之中的所谓文人们,突然热衷起写古体诗认真讲究起平仄来。而且一本正经地说什么起承粘连转合,令人啼笑皆非!
平仄,只是律诗、绝句的一种规则
这有两重含义:一是只有律诗、绝句才讲究,二是律诗、绝句可以不讲究。
上官婉儿制律以应试,才是格律诗讲规则的起源与宗旨。当然,上官婉儿不会凭空制订规则的,是参考了魏晋以来,特别是初唐的名家名作制订的。但本质还是为了应试有标准,因为唐朝科举考作诗。
这就使韵律平仄有了典型属性,即是以长安语音为基准,即俗称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则。这对于当时很有意义,不仅有了应试标准,也有利于规范语音――正如今日的普通话推广,也能考究学子们的治学素养。
但随着江南兴盛,特别是宋室南渡,江南音成了标准,所以诞生了新韵。
但这只是格律诗的一种。首先,古风诗体是不讲究的。其次,诗歌,主题、意境、情感、视野、思绪、内在逻辑性、语汇,都是更高妙的要求,也是诗美的主体。都不修炼,装腔作势讲平仄,本末倒置,愚不可及!
平仄是一种思想,不是教条
该不该讲平仄,肯定该,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呢。不讲,就别标志是“律诗”“绝句”。
而且“平仄”是赋予诗音韵美的根本,而古诗失去了音韵美,就直接没有美了。
但平仄是一种思想,一种范式,绝不是教条式的东西。今天普通话没有入声,为什么写诗还要非要揪出来――揪得出来吗?我调查了不下五百号称讲平仄的,对入声字的识别是一窍不通的。
这就如同讲“法制”是一种思想,“祖宗成法不可更改”,这种主张没有不行,那显得成法太垃圾,文化捍卫者必须有的,但认真就是愚蠢了。平仄也一样,应该是用“平仄”的思想用今天的音调形成新的标准,正如秦汉法律条文被今人更改一样!
当然,有人坚守传统平仄也没错,前文已说过文化是要有继承者的,但更应该有创新者。不过,要当继承者就要当好,音把准,一知半解装腔作势,只会令人生厌,而拿古规否定新人更是无知!
个人学平仄经历
因为出身读书世家,自幼学古诗词,从声律起蒙到四韵八考,从诗经楚辞到当世大家,都有研考,而且中文系出身,还得蒙名家亲睐,对格律音韵之熟悉,敢自夸当世一流,也因此悟得古圣先贤制律订规的宗旨、大义、方法,所以自大学三年纪开始,参与了“用普通话音调创作古体诗”的活动,至今刚好三十年。
衷心建议,学诗者,以普通话为依据追求塑造古体诗的音韵美。古韵,没有精深的学识,只会“画虎不成反类犬”,成为笑谈。
个人生性疏懒,无意为普通话编制韵书,有兴趣者不防尝试一下。
而古诗词,自古有脉相承,《诗经》言誓言情为尚,《楚辞》言志抒怀当先,魏晋讲性灵,唐宋重意境。元明之后,各得传承。但诗歌一途,没有大境界、大情操、大视角,还是不学为好,“为赋新诗强说愁”,就是文字流氓!而只有风花雪月、偷期蜜会,传达的是下贱人境界,风月场气韵,令人恶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