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还是J.K.罗琳写出风靡世界的《哈利·波特》的地方。抵达爱丁堡的第一个清晨,漫步街头,心中满是发现新大陆般的喜悦。
转角遇到让人放松休息的街角咖啡馆。清晨,一杯咖啡一份牛角包,满心欢喜。
老城的店铺一家连着一家临街展开,无论是旅游纪念品小店,苏格兰羊绒制品店,各种美食餐厅,还是浪漫温馨的咖啡店,无一不被店家打扮的漂漂亮亮,颜色五花八门,浓浓的生活情趣。
沿着街道走上一回,就像参观一个超有爱的美术馆,每家店铺都是一幅赏心悦目的作品。
其实爱丁堡老城在变成旅游胜地之前特别脏乱差。城墙妨碍了城市的扩张,所以人们不断加高建筑,这里五六层的楼房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
后来随着人口增多,居住环境越来越差,于是有钱人离开老城,在城墙外建起了新城(New Town)。老城成了贫民窟,充斥着饥饿、疾病和死亡。
随着工业革命和蒸汽时代的到来,铁路通到爱丁堡,带来了许多仰慕这座城市悠久历史的游客,政府开始全力整治老城,老城重新恢复了活力。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游客拯救了爱丁堡这座昔日的老城。
边走边逛这些极具苏格兰风情的服装店,民族服装,羊毛服装和围巾都特别好看,价格也不是很贵。
说到爱丁堡,哈利·波特的真爱粉都知道这座城市是小说的诞生地,城市的许多角落都是J·K罗琳写作的灵感来源。
老城中心的The Elephant House据说就是罗琳写下《哈利波特》的地方。
但是看着一个个满是童话情怀的咖啡馆,真的就是能写出《哈利·波特》的地方呢。
据说书中的许多人名来源于罗琳孩子学校旁边的一片公墓的墓碑。
等孩子放学的时候她就会在墓地里面走一走,看看墓碑,挑一些人名用在书里。
比如说Tom Riddle,伏地魔还没有变成伏地魔时用的名字。
爱丁堡地势起伏,漫步老城就是上上下下的感觉。
爱丁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第一座“文学之都”,从哲学家大卫·休姆(David Hume)到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Burns),
从文学家沃尔特·司各特(WalterScott)到经济学家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
从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作者亚瑟·柯南道尔(ArthurConan Doyle),到犯罪小说之王伊安·兰金(Ian Rankin),
从散文作家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AlexanderMcCall Smith)到J.K.罗琳(J.K.Rowling),都是爱丁堡著名的居民。
除了各类小资情调的咖啡店、工艺品店,老城里还有很多售卖附近居民捐赠物品的慈善店。
逛一逛淘一淘,一两个英镑就可以买到几乎全新的《哈利·波特》小说,幸运的话还可以淘到便宜的英国古董珠宝,雕版画,逛老城乐趣多多。
继续说J.K.罗琳吧。那时她还是单身妈妈,刚与丈夫离婚,投奔了在爱丁堡的姐姐。
“我重新做回我自己,开始竭尽全力完成对我来说唯一有意义的工作,假使我做别的事情也能成功,可就不会如此专注写作了。
我自由了,因为我面对过恐惧,但我还活着,有一个心爱的女儿,有一台旧打字机。
一个伟大的主意诞生了,我所经历过的贫穷艰难,成为我重新奋斗的坚实的根基。”后来就有了《哈利·波特》,后来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J.K 罗琳后来回忆道:那是在1994年,之所以常去大象咖啡馆,是因为当时咖啡馆老板是她的亲戚,她的女儿也喜欢咖啡馆里的温暖,不吵不闹总可以乖乖地睡觉。
那段日子里J.K.罗琳靠政府救济金生活,用她自己的话说,要多穷有多穷。 成功的故事总是能给人以启发和幻想。
爱丁堡琳琅满目的酒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