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6月份进入这家公司之后才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的,因为我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感觉时间明显的不够用,所以我必须要高效的管理我的时间。
1、想知道时间都花在哪里了,从记录时间花销开始
从7月1日开始,到7月15日,我不间断的记录每天的哪个时间点做了什么事情,通过记录的数据我要知道我的日常习惯。
通过15天的记录,我知道了我常规行为和时间,为我接下来更好的规划时间管理做准备。
2、把一些硬性的时间整理出来
硬性的时间指的是在这个时间段没有特殊情况我只能做这件事情。
在硬性的时间里,只有起床时间是有弹性的,可以根据我的具体情况,7:00-7:30之间起床。
3、高效利用工作时间进行学习
下班回到家我有很多家务要做,也要带孩子,还有瑜伽课,所以在下班后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我的工作是比较清闲的,休息的时间也很多,所以要把这段时间高效利用起来,我已经从昨天开始记录我的休息时间都做什么事情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不断的纠正和调整我的学习进度。
4、记录待办事项
我现在经常会忘记很多事情,所以记录待办事项非常有必要,而且当时间有空隙的时候,我就可以打开待办事项去完成,并且可以查看到每件事情的完成进度,而且也不会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了。
上面是我的时间管理思路和具体操作,接下来我要给出几点建议:
1、进行时间管理非常有必要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面说时间不可管理,因为不管你如何管理,它都是在自顾自的流逝着,其实我们管理的是在流逝的时间里我们怎样来高效的做事,高效的利用时间把做事的质和量提高上去,我们称其为时间管理,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也可以是怎样提高做事的质和量的书,只是他做了差异化营销策略罢了。
2、时间管理不要盲目进行
很多人会将自己要做的事情列出来,然后再规定什么时间完成,这种方式的时间管理多半会出现问题,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基础,我的15天时间花销记录就是在建立一个基础,通过这些记录的数据我可以看出日常的常规轨道,同时我也知道我该如何调整,哪些时间是可以变换内容的,哪些是硬性时间的,先做到心中有数再去调整,这样才会让时间高效,而盲目的计划是不会让时间高效的。
3、走出舒适区不适合所有人
我是敢想敢做的人,属于偏好风险型人格,而且只要我想好了就一定会去做的,所以我在时间管理时没有逼着自己走出舒适区,而是在努力营造舒适的环境让自己更好的把控时间,比如睡眠时间我留有弹性,而且我并不像很多人逼着自己5点起床,然后也不知道起来做什么,因为我很清楚这不适合我,我的时间管理完全是为我自己量身定制的,完全符合我的作息习惯。
所以如果你习惯晚睡就没有必要逼着自己早起,有熬夜基因的人就适合晚睡,而且对身体伤害也不会很大,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最重要。
4、想办法促进多巴胺的分泌
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会让自己感到愉悦,人在愉悦的状态中比在痛苦中更加的高效。
朋友推荐我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真的特别喜欢,所以一周时间我都没有打开书就是一直在看,大脑喜欢,那就花些时间满足它也无妨,7天之后,全情投入到学习中,反而更加高效,把所需要的4款软件全部安装完毕,这个过程也很波折,当我做到的时候,我会告诉自己“好喜欢这种感觉”,一方面是攻克难题成功的喜悦,一方面是提醒大脑记住这种感觉,下面还有很多困难,但是当做到的时候是这种感觉。
5、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
高效的时间管理是尽量扫清障碍,让计划得以顺利进行,然而很多人在做计划时却会给自己设置很多障碍。
比如对弹钢琴明明不敢兴趣却逼着自己学,结果学了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我现在在学习《深入浅出数据分析》和《深入浅出统计学》,这两本都是比较专业的书籍,而且特别厚,可是我是怎样能持续不断的学习呢?
拿我学《深入浅出数据分析》为例,刚拿到书之后,里面有明确的13个章节,我就把这本书分为13个部分,当我完成一个部分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多少,接下来是下个百分之多少,知道现在我已经完成7章的学习了,也就是完成了53.8%的内容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就不会觉得学这么厚的书怎么这么难了。
想要做成一件事,那就要想办法,我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当我同事拿起我的书翻了一下,都觉得好难,离她们好遥远,其实她们只是被表象吓到了。
6、不要把时间排的太满
如果把时间排的满满的话,我相信这个计划肯定实行不了几天,要根据具体情况给自己留有缓冲,或者提前完成一些任务,比如我在26日就完成了28日提交的作业,这样我也可以给自己时间进行调整,比如这篇文章到现在我已经修改了差不多有10次了,这样也会让我的文章更加完美,然而当我在最后时间的前一刻才完成,我相信没有几个人会有心思修改自己的文章了,或者有时候根本就来不及在规定时间完成,最后留下的是遗憾。
时间管理应该因人而异,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是所有人都有必要进行时间管理,也许暂时看不到效果,可是未来5年十年一定能够看出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