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
大概是前年,在郊区安定了下来。初、高中时代的书甚至小学时的课本,我都保留着,甚至在保定读小学的书,阿姨都帮我捎回来了。对于书,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愫。妈妈呢,就更是了,虽然她没读过什么书,但是她从来舍不得扔掉一本书。因为要搬家的缘故,我稍微整理了一下那些书,把一些需要用到的书搬到了亲戚家里,也学会了“断舍离。”
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一书中说到“断舍离是维持生活状态的工作,也是自我探索的工具。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使用精挑细选的自己喜爱的东西,这样就能够挖掘出全新的自己,也就说,物品并不只是用来使用的,而是要进入更高的阶段,最大限度地利用物品的力量。”很多事学会舍弃,就少了烦恼。书买来,就要定计划,马上看。放在角落,就只会生锈,堆满岁月的尘埃。在豆瓣上我发现有些小伙伴出售自己看过的书,就是明智的断舍离。
努力是对抗现实的法宝
真正工作的时候才知道生活的艰辛。租房子如果一个月2000,一年就要2万4千,还要水电费、物业费等等。现在福州的房价也是逐年上升,鼓山脚下的别墅都要300多万。妈妈还希望我能经济独立,早点买房子。有时候想,如果就是个小公务员、教师什么体制内的,也就公积金丰厚些,体制外自由,但如果只是一辈子打工,买房子这事就遥遥无期了。只有复利法则才能让资金指数增长。而我还在艰难的人生寻觅的阶段,我记得“苹果教父”乔布斯说的追随自己的内心,著名心灵作家张德芬在《断舍离》序言中也说到了她放弃台北的高薪工作,去国外深造,也是追随自己的内心。我很憧憬那样的一种状态。我曾经想过工作后也一样坚持考名校,却在现实面前不得不放下执拗。但是,坚持学习,对抗惰性,是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必经之路。暂时的妥协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停止努力。
妈妈有时候会说,我不争气,如果前两年考上公务员或者考上研究生,那她就有底气说话了。我每每听到这些,胸口就感觉被什么堵住了,换做过去我兴许直接顶她了,现在看到妈妈苍老的样子,我现在更多的是沉默、隐忍。只有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看到魔法城堡里的少年。
自我修炼是跃迁的必经之路
搬家,真的是一项体力活。妈妈身体大不如前了,看到她那个样子,我心里更不是滋味了。姐夫帮我们把东西从四楼搬到一楼,车开到新住处,我就开始搬些小件物品。上天赋予了男性以力量,而女性相对力量薄弱。在社会上,女性多数时候处在不平等的地位。力量的薄弱,社会上一些的一些偏见,女性的地位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经济水平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经济独立才有对抗生活的资本。
搬家公司是临时联系的,但从这件小事,我就更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现实是残酷无情的,大多数人为了生计奔波操劳,当你一无所有时,你只能温和地对待所有的事情。成长其实就是你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核心。
坚毅是打开成长之门的钥匙
在师傅搬东西的过程中,我师傅用一根带子绑着冰箱,背着上楼。另一个师傅背了整整一麻袋的书上楼,我也拎着一兜的衣服跟在他后面。在四楼门口,师傅放稳了东西,人都快倒在了麻袋上,他脸上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下来。他或许是他家的顶梁柱,为了生计,不得已选择了这份工作。每份工作都不容易,互相理解,自己能搬的尽量自己搬,这其实是一种尊重和理解。
搬运师傅或许只是万千劳苦大众的一个缩影,但却让我看到很深刻的社会现实。在核聚老师思维编程课中,有一讲谈到了不对称法则:值得尝试的事情,潜在损失有限,获益无穷,或数倍于损失。这个社会,财富集中于少数人,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只是碌碌无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巨大的差异呢?我思考得出的答案是他们中有的受家庭条件限制,很早就辍学,出来打工挣钱,工作之后便再也没考虑过读书的事,有的则是学习成绩不好,读不下去,就出来工作了。他们与那些有所成就的人相比,或许少的就是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也或许是他们曾经有过梦想,在岁月的磨砺中最初的初心渐渐风蚀。由此,我想到了安吉拉·达沃克斯的书《坚毅》。“坚毅是一步接一步地走下去;坚毅是牢牢地抓住自己感兴趣又有意义的目标不放;坚毅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投入具有挑战性的练习之中;坚毅是摔倒了7次,第8次再站起来。”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们都会面临很多的挫折和考验。“坚毅取决于另一种希望——它希望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未来。”坚毅的人具有成长的心态,挫折是让他们成长的养分。
我知道,只有成为更优秀的人,才有底气去对抗生活中的一切挑战。持续学习,思想升级,这是自我救赎唯一的路。工作之余,提升自己,记住我的榜样是东坡先生。东坡先生的旷达洒脱,面对现实打击,仕途失意仍旧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为百姓谋福利,坚持自己的初心。“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其实就是他人格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写照。
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人活着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间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从现在的开始,落实小目标,勇猛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