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鹏
心理学,属于形而上的科学。《心流》的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pubmed上搜索了该作者,一共找到8篇SCI文章,都属于小分值文章。但搜索结果可以证明该书作者确是一位小众的学者。
【WHAT——心流的定义】
或许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学历程中还是一个比较前沿的方向,在科学界很少人认可。不管学术上的影响力如何,个人从生活体验中确实感受到了心流的体验。按照书中所说,心流就是幸福快乐的源泉。
熵,所有自发的物理过程都存在熵增现象,生命除外。
精神熵,就是情绪的熵增;外在资讯导致的内在混乱。精神熵的反面,就是心流。
【WHY——心流为何难寻?】
大自然,人类祖先的生存环境是洪荒之地。
人类欲望是无止境的。
内在秩序很容易缺失。
尝试的方法很有限。
成长的烦恼就是思维熵增的表现。
失意忘形,容易导致不断精神熵增,进而出现内在失去秩序,最终达到精神崩溃。
【WHERE——心流在哪里】
54%心流状态存在于工作中,18%心流状态存在于休闲中。
庖丁解牛,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出自《庄子·养生主》。
【WHEN——心流何时出现】
进行挑战性的活动之时
知行合一、全身贯注之时
在明确目标后得到即时反馈之时
外科医生,相比内科医生能更快获得成就感。
掌控自如之时
投篮的手感等;赌博的手气除外。
浑然忘我之时
入定的感受。
时间感异常之时
废寝忘食
【HOW——如何在工作生活中寻找心流】
心流的关键是成长。
打破西方文化的惯性。在西方文化中,工作就是受苦;在东方文化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自得其乐
家庭
将心灵注入感官体验
思维的乐趣、倾听的技术训练听觉、舌尖上的嗅觉、看画入神的视觉、跟着呼吸节奏步行或者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