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
我家孩子去年升高中,成绩并不是很好,似乎是积攒了出生以来所有的好运才考上了本地的一中。
也许考上一中让她找到一点点成就感,除了不适应住校要求走读,其它适应得还挺好的:刚开学就交到要好的同学,老师夸也她有礼貌,开朗,乐观,爱运动。
从她上小学至今,我觉得那是我对她操心最少最轻松的半个学期,虽然每天早上六点起来给她煮早餐,晚上十一点煮夜宵,但是比起对她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的焦虑来,这样的起早贪黑一点儿都不算什么。
没想到期中考试后的文理分科和分层次教学重新分班,令我马上从最轻松陷入了最焦虑的境地。
她选择了文科,新班里没有一个认识的同学和老师。
分班后放学回来跟以前判若两人,变得沉默寡言、情绪低落、无精打采,说觉得在学校每一天都好漫长。
每天早上和午睡后醒来的第一句话都是:“妈,你帮我请假,我不想去上学!”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抱抱她,给她拿好衣服,对她说:我知道你现在遇到了困难,我会支持你,陪着你,帮助你,但是我不能帮你请假。如果你请假就跟在上陡坡的车突然刹车或熄火一样的,有翻车的危险。你现在需要的是踩足油门往前冲,不能刹车。
这期间我每天陪着她吃,陪着她睡,做她喜欢的饭菜,接送她上下学。告诉家人不要问她在学校的生活,如果她抱怨什么也别试图劝解她,静静地听她说,回应一些诸如你辛苦了之类表达共情的话就好。唯一坚持的原则就是不帮她请假。
就这样过了大概三个星期,她终于慢慢地会回来说新班级里发生的一些事情,也慢慢地听到她说新班级里一些同学的名字,虽然偶尔还是会说不想上学想请假,但我知道她开始慢慢融入了新的班级。
现在写起来好像轻飘飘的,但是那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对我们母子俩来说近乎煎熬。
咨询师训练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然,很多父母并不具备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但也有一些事情是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比如:
1,培养一些能放松情绪和身体的习惯,因为只有情绪稳定的父母才可能给到孩子稳定的支持。做运动、听音乐、看电影、写作、绘画、读书等都可以,只要做了能让自己身心平静的方式都是好方式。我个人喜欢跑步和冥想。
2,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给孩子自由,尊重,理解和接纳。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天生具有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的本能,这跟很多父母担心孩子不管教就会变坏正好相反。
3,做孩子的倾听者而不是审判官。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时,不要说你这样是错的那样是对的,而是保持好奇,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想。孩子只有知道说什么都不会被评判和指责时,他才什么都会说。
4,重视孩子友谊的需要,不要批判孩子的朋友,也不要干涉孩子跟什么样的人来往。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发展心理学认为,青春期是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期,是发展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同伴的认同对他们非常重要,可以说青春期同伴关系的模式几乎奠定一个人终生的人际关系模式。
5,给孩子真正的爱。爱到底是什么?好像人们永远在探寻却永远也没有定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这是我最喜欢的爱的定义。如果父母把自己认为好的,对的东西一股脑儿地塞给孩子,这不是爱,是控制。
最后,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祝愿天下父母和孩子间都充满爱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