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东,邂逅一座故城

穗声 图文

壹、  邂逅

2016年最后一周,从广西贺州回广州,驱车在汕昆高速公路上。

往东南方向开出30多公里,“贺街镇”路标映入眼帘。

贺街镇,刚刚入选国家首批特色小镇;汉代为临贺郡治,因临江、贺江汇流此地得名。临贺故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咫尺之遥,岂能失之交臂?

贰、   历史留痕

驶下高速,缓缓驶进狭窄、拥挤的街道。依照街上“导览图”指引,到了临江西岸城墙脚跟。

城墙是东汉修建的版筑夯土墙,宋代用青砖包砌,清同治、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均有修葺。上世纪30年代被拆毁,近年部分修复。

拾级而上登城,外侧一列城垛,在远处群山护卫下肃立。

砖砌地面开阔平整,已然不是千年的风骨,而是新修复的模样。

城上矗立着六角形的文笔塔。抬头仰望,墙面斑驳,几棵枯草在半空摇曳,透露出雄浑厚重历史气息与沧桑感。绿色琉璃瓦攒顶,黑色大字浮堆门额,上书“魁星楼”。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的文笔塔是古代学官文峰的象征性建筑物,塔身五层,俯视着故城内城隍庙、文庙遗址、各姓宗祠、临江书院、县府衙门、砖石砌码头、商业街铺、传统民居等新旧建筑。

城墙旁有城隍庙。镬耳墙,岭南建筑特色。红漆墙面,“城隍庙”匾额下分列一副对联:“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城隍庙是1995年重建。原庙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清嘉庆丁丑年(1457年)重建,毁于动乱年代。

庙里土地爷爷和土地娘娘端坐台上。四周墙壁上多幅彩色绘画,刻画出阴间阎王判官鬼吏的形象,展示着十八层地狱各种酷刑,尽是惩恶赏善的道家教义。

城隍庙前边是陈王庙。门前对联:“开漳圣王,功垂千秋”。开漳圣王即陈元光,原籍河南固始,唐高宗总章2年(公元669年)随父入闽平乱。父卒后继任父职,屡建奇功,并兼首任漳州刺史。他将中原文化传播至东南边陲,开发闽南,实现治平,被视为守土安邦之神。当年随陈氏家族入闽的中原士卒多留居繁衍,其后裔更遍及闽南及潮汕地区,并东渡台湾,南下南洋,均将“开漳圣王”香火带至迁居地。

4月,我在新加坡住假日酒店。早晨漫步,走进“保赤宫”寺庙,里面就是陈氏宗祠,主祀“开漳圣王”,宫内多幅图画描绘陈元光平叛及开发之功绩。

看来,离福建千里之遥的桂东古城也是陈氏宗族后裔繁衍地。

城隍庙南边是罗氏宗祠,建于清光绪辛卯年(1891年)。

大门对联的上联“姓缘罗国”,说的是姓氏源于罗国。罗姓是史书称为“祝融八姓”的后裔,周朝时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春秋初期被楚灭,子孙四处迁徙,以国为姓。下联“郡定豫章”,说的是家族源自豫章。汉初设立豫章郡(今江西),孝惠帝三年(前192年)朝廷调罗珠出任九江郡守并续筑南昌城,城筑成后罗珠定居城内,其族人开始在南昌及豫章郡境内繁衍,其后裔迁往湖南、湖北、四川、贵州、浙江、山东、广东、福建等地。民国学者罗元鲲称罗珠“实为罗姓鼻祖,分布天下者皆其后也”。

祠堂是青砖青瓦三进院。一进是迎客厅,厅内设有状元门,门后是天井。二进是议事厅,家族议事之地,然后是天井。三进是祭祀大厅,四根花岗岩石柱高达六米多,祠堂宽敞高旷。

祭祀大厅供奉着祖宗牌位,两侧是对联:依谱序亲凡属江粤湘桂数千里内皆同族,由今思昔溯上清明元宋五百年前是一家。其实,从西汉罗珠算起,2000年前是一家了。

不仅陈氏罗氏,多姓氏宗族迁徙此地繁衍,开枝散叶。据称,故城原有宗祠24座,已毁坏4座。除罗氏外,现尚存陈氏、陈家、刘氏、莫氏、谢氏、龙氏、廖氏、王氏、黄氏、邹氏、邱氏等宗祠,其中最早的李氏宗祠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

方圆不到2平方公里的故城内各姓氏宗祠林立,极为罕见,叹为奇观。

临贺故城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史上有“三省通衢”之称。临江、贺江及其支流纵贯东西南北,汇流入西江,连通珠江流域。交通便利,使其成为商品集散地,其时流通之频繁、商业之昌盛,从城内设有湖南会馆与粤东会馆可见一斑。

从东汉初到上世纪中期,临贺故城作为郡、州、县府驻地,历时1900 多年,成了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来自各地无数任职郡、县、州、府的达官贵人,以及途经潇贺古道和粤楚通衢的商贾游人、各姓氏百姓,把中原文化、湘楚文化、百越文化融入此地。

临贺故城,与梧州、封开一起,被专家学者认为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最早发祥地之一。

历经浩劫,祠堂及众多文化古迹仍林立于临贺故城,足以令人欣慰。

叁、  抱憾

但是,闻名遐迩的文庙就没那么幸运了。

各姓氏宗祠原来是相继建在文庙周围,形成众星捧月之格局。今众星尚在,惜明月沉沦,仅存牌坊的几条石柱孤立荒草堆中,令后人唏嘘不已,空有悲切!

“曾经辉煌的文庙,如今只能看到四根石柱”。照片下载自网络

据1934年《贺县志》记述:位于河西三元街的文庙始建于北宋元佑年间(1086-1094年),占地30 亩,坐北朝南,围墙内有大成殿、崇圣祠、名宦祠、乡贤祠、大成门、戟门、棂星门、礼门、泮池、状元桥、鼓楼、钟楼、礼器库、乐器库、石牌坊、古松、古槐、烟井及大广场等。建筑规模恢宏,红墙绿瓦,工艺精湛,富丽堂皇。

文庙在元明两代均被烧毁,清朝康熙初年陆续修复。抗战时遭日机轰炸,以后逐渐荒废,至上世纪60年代尽废。

文庙不存,原址建校。唯望文脉相传,则后人幸甚。

肆、  守望

2001年6月25日,临贺故城作为汉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喧闹的年轻人,给故城带来生机

两千年来,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守候着这片故土,守护着家族的祠堂,守望着世代赖以生存的故城。

其实,不论我们原籍何处,不论我们身处何方,心中都有自己的故城。即使少小离家,不能守候;即便路途遥远,无法守护,心中的故城,也值得一生一世守望。

那是最柔软的内心深处,又是最强大的内在支撑。

汽车已经启动。我久久凝视校门,朦胧中似乎看见巍峨的文庙,不舍离去。

终于离去。疾驰向东。我的故城在远方……

二0一七年元月  于湖南长沙定王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445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88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0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60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45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8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1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23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4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6评论 4 32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9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2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3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