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皇帝的新装》,就纳闷他的“旧衣”呢?
看书是个好习惯,我正好有这个习惯。职业缘故,曾喜欢各种“商业鸡汤”“职场箴言”,渴望从中吸收营养,增加能量,立志做职场的成功人士,以求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地位。这不能怪我,一是环境使然,不管书店还是网络,只要进入其中,就铺天盖地全是此类书,逃避不了;二是身在职场,从事商业活动,勾心斗角,千奇百怪,水太深,不得不学点技巧,以求自保。
说到职业,得插一段。我学的是技术,做的是商务,到头才明白,所谓“双向选择”,不过镜花水月,美好愿望罢了。真实情况是随波逐流,随便一个浪就能将要出的头给拍回去。“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哪有可取的份呢,有活干就不错了,要不自己做老板去。好在遇到的老板多少和资本家有些区别,给的待遇还过得去,所以也就安安分分了。
近来我在看书上转了向,厌倦了那些“箴言”和“鸡汤”。说实话,此类书往往道貌岸然,循环论证,披着真理的外衣,怎么说都有理,真用起来,又摸不着门,不看也罢。只是,这转向也未必是自主选择,或是被迫的呀。
说来说去,人免不了俗。看书如此,做职业也如此。高人毕竟是少数,当作理想并无不可,真要追求难度不小。但是,太俗又会被瞧不起,一说胸无大志,只知道混日子,二说烂泥扶不上墙,掉在地上分不出来。老板不敢用,生存没得求。有好日子不过的人也真不多,前些年听说过去终南山修道的,不知修出名堂没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就不用纠结个案了。种种选择有如竞争与妥协,是个艺术活。俗人要活得艺术,难上加难,但不争又不行,只好每天在矛盾中挣扎,一边表演给那些需要的人看,一边又偷偷照镜子打扮自己。反正,怎个活法算好,怎个选择合适,太多时候自己不能主宰,或许看似主宰了,等明白过来,才觉着原来竟如此等等。
童话的魅力不小,“新装”的故事在人心中生了根,嘲笑皇帝愚蠢,抨击当权者奸诈和虚伪,总之本质丑恶,不可饶恕,最终小孩说出真话,百姓也转向 “真理”。读者把自己当成了百姓,心理愉悦,赞扬童话的寓意,庆幸选对了是非。你看看,皇帝多蠢啊,臣子多蠢啊,可是观众呢,读者呢?问题不在蠢不蠢,而在有没有自觉意识,是不是自主了。
可为什么要说是“旧衣”呢?因为作者设定了背景,没得选,只能嘲笑皇帝臣子而赞扬小孩,唯一能选的就只剩“旧衣”了。旧的东西,大家不关注,“旧的”谁在乎呢,“旧的”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再看《皇帝的新装》,觉得也没啥好嘲笑的,若为普世价值观,笑笑也无不可,但有得选吗?看了故事,就得跟故事走,否则又怎能理解作者的意图呢?
索性淡然些,什么追求,什么竞争,什么揣摩,什么安慰……纠结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没必要。进了“新装”的圈套,就别想逃脱。还是“旧衣”实惠些,至少不用卷入此等烦恼当中。
二零一七年八月三日 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