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小白
01
小米又换工作了。毕业5年,她换了5份工作。
家人说她,“你们90后啊,为什么不安稳一些呢?”毕业后就一直当老师、公务员的朋友说她,“我都记不清你换了多少工作了,你到底什么时候定下来?”但小米说,“如果工作就只是为了工作,那也挺没意思的吧。”
小米的想法似乎是很多90后普遍的想法。她们对“铁饭碗”没什么兴趣,她们追求的是工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与此同时,生活的品质绝不能耽误。
该旅行还得旅行,该吃喝还得吃喝,该购物还得购物,该恋爱还得恋爱。
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在这一点上,我站这群随心的90后。
02
据2018《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18-34岁的年轻人的普遍在职时间从43个月骤减到了19个月,95后甚至连一年都没扛住。
根据研究数据表明,初次跳槽的年龄有愈来愈小的趋势,而且在同一家公司待到2年左右的时候,正是最容易跳槽的时候。
前阵子,一位90后杭州女孩的辞职信在网络走红,她罗列了不得不离职的7条原因,写在最前面的两条分别是“没时间泡崽”和“没时间旅行”。
工作自然重要,但生活也很重要。正如高晓松所说,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们可以身陷囹圄,但必须看到一点光亮,这点光亮会让我们相信,自己是能走出囹圄的。否则,我们会被望不见底的深渊所吞没。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猝死人数达55万,这意味着天天有1000多人猝死,其中年轻人猝死的比例越来越高。
15岁高一男生熬夜做题两个月后猝死在写字台前,24岁白领连续加班一个月猝死, 25岁某电台女主播突发心肌梗塞猝死,27岁某软件公司程序员加班回家后猝死,28岁IT女白领夜里突然猝死……
在这类新闻事件被曝出之后,人们就会一片唏嘘。对待工作忠诚当然是需要倡导的,但如果这个忠诚需要以生活、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会不会代价太大了。
03
我作为最老的90后,也兜兜转转换了几次工作。我发现,对于工作,我们的父辈和我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
我每次换工作,父母最先问的一定是薪酬和福利待遇如何。似乎在他们眼里,一份高薪且福利待遇良好的工作就是一份好工作。
但实际上,一份工作是否做得顺心,和薪酬及福利待遇等显性因素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反而和隐性因素的关系更大。
工作中的显性因素很好理解,就是那些摆在台面上的,大家都能看到的。例如公司环境、薪酬、福利待遇、加班频率等等。
而工作中的隐性因素则是职场人际关系、工作弹性度等等。而90后显然更看重后者。
为了高薪而拼命加班,一年到头带薪年假徒有虚名,半天都用不上,这样的工作,很多90后会选择放弃;
为了福利待遇而身处勾心斗角的同事关系,每天上班都非常不爽,想了想,90后就离职了。
如果用数据来衡量,90后对待工作兴许是不稳定,但这恰恰是为了追求自我以及人生的稳定。毕竟,如果生活就只有职场,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04
除了要有自己的生活而选择辞职之外,90后对待工作随性的另一原因是,他们能在职场之外实现自我价值。
有这么一则新闻,一个90后女孩,本职工作是幼师,但她的兴趣在于做木工。于是,她开始在本职工作之外教一些大人和孩子做木头工艺品,例如做戒指、手镯之类的。
在木匠“副业”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个女孩就辞掉了幼师的工作,开了一家木艺手工作坊,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儿。
无独有偶,我朋友圈里的胖胖也是在公务员的身份之外,做起了美食博主。
他能吃、会吃、会拍,自然成为了很多餐厅的“宠儿”,现在,仅仅是去邀约餐厅就餐,他就忙不过来了。
工作是为了什么?很早之前,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曾提出过这个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都没有认真思考过。因为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似乎毕业后就得工作,但是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似乎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得清楚。
很多人认为,工作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也有人认为,工作是为了不断尝试新的体验;但在我看来,工作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但现在为了养家糊口而选择一份工作的人来说了,实现自我价值在职场中成了稀有品一般的存在。这让很多人纷纷将目光转向了8小时之外。
再加上前几年一些公众号渲染“下班后两小时将改变人生”的认知,很多人在不断地尝试之后,找到了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既然工作的终极意义都已经在职场外实现,那么,这群90后自然有了对工作随性的底气。
觉得目前的工作是混日子,觉得薪资太低,觉得氛围太压抑,某一点在我们的父辈看来不是事儿的疙瘩,就会成为90后离职的导火索。
王小波曾说过,“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既然如此,我们就不急着在年轻时定下这一辈子的路。
我们的人生该过成什么样,这显然没有标准答案。人生匆匆,我们对待这一生不潦草的方式,大概就是不委屈自己,不将就人生。
人生是一趟巡礼的旅程。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应该是“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极”,毕竟我们的人生的主人是自己。
—END—
作者简介:林小白。热衷旅行,热爱写作,出版了《行动力》《每天多出一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