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谈话,和做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
所谓即兴发言,只是没有落在书面上的发言而已。在这些场景中,你要随时管理自己的注意力,还要持续思考讨论的某个问题与你的关联,甚至把“准备动作”简化为记一些笔记。
遇到大脑短路和张嘴就卡壳怎么办?可以通过技巧和练习化解的。
【技巧+练习】技巧是争取时间:通常你不需要第一个发言(除非你的地位特别高),当你看到其他人陆续起身谈感想时,就应该把他们的发言和自己的想法结合起来,打个腹稿。实在没有准备好的话也可以跟上一句:“感谢,我先消化消化,让他们两位先说。”用这类客气话为自己争取一些时间。
练习则是在小场合里多尝试,多为自己争取这样的机会,反复练习直至脱敏,就能突破这道心理关。
【公式:即兴发言=万能开头+谈感受/谈行动】
动作1:准备一个万能开头。万能开头可以反复打磨。
首先可以是一段自我介绍。为不同场景(常用场景)准备自我介绍,要做到不贴负面标签、不增加冗余信息。
其次可以通过赞美一个细节,在即兴发言的场景里起一个好头。脱不花老师说,真正的沟通高手,辞藻不一定华丽,讲演也不一定煽动人心,但他可以让对方觉得,“我对面这个人,懂我”。事实上,最顶级的沟通实现的,就是“我懂得”和“你懂得”。
动作2:谈感受/谈行动。发言要控制时长,切勿长篇大论。“讲虚”谈感受,“讲实”谈行动。
【发言素材来自现场】即兴发言的任何素材,包括我们传达的感受、我们未来会采取的行动,都应该来自现场。
【上个台阶:如何克服紧张】
首先,不要急于开口说话,要先稳住才开口。
其次,在人群中发现对你发言感兴趣的“友军”,对着他发言就可以了。
最后,即兴发言无须说得长、说得多。
【读书感悟】
即兴发言还是很常见的,在工作中真的会有这样的情况。今天看到一个朋友圈,她们在社群学习,结果一个书友是当了18年的班主任的老师,现场点班级网友回答问题,气氛很紧张,也让我这位朋友感觉到回到校园的那种美好。有时候领导突然让你发个言,这样的情况也是会有的。
我发现自己有时候就属于头脑空白,感觉其他人都好会讲。所以,我现在也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只要参加的会议或者活动,慢慢自己也学会去按照如果要发言,去写出几个关键词,以防万一。很多时候,我准备的最后没有用,不过也很开心,因为这样的准备让我心情会大大放松。
所以,我的理解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好好确定。
第一,观念上调整,相信通过准备和练习可以改变自己的状态。
第二,行动上聚焦,做好笔记可以帮助自己注意力更聚焦。
第三,准备上优化,可以分感受和行动来罗列关键词,这样至少可以按照我的感受,我的行动来分享,层次分明,自己说起来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