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不寻常的周三,上午九点左右到达工作室,一进屋便看到解姐张姐在准备包粽子了,一大盆泡好的糯米,一大盆绿绿的粽叶,满屋子飘散着阵阵粽叶的清香。两位姐姐都说“之前没有包过,不会包”,杨老师说:“没事,包着包着就会了”,是的,我连着包了两年粽子,开始包的时候是照着视频学,笨手笨脚半天包不出来一个,后来包着包着,找到手感就顺手了。
我把包放下,我们三人便开始了包粽子。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团队组织的包粽子活动,刚要开始,二姐和三姐也来到了,没有想到,这个看似简单的传统活动,会让我们收获这么多。
一:小心翼翼的开始
敢于体验是一种能力,解姐张姐因为是第一次包,她们显得有点小心翼翼,二姐负责传递粽叶,我虽说包过两次,可是刚开始还是有些手生,今天的粽叶比较小,用四片粽叶折好,放米、红枣、捆绳,不一会儿一个不算完美的粽子就完成了。我们最温柔的张姐包起来比较小心,粽叶折不好就会把米漏出来,又重新开始折粽叶,好在一会儿功夫,就包好了一个,自信心大增,解姐边包边和我们分享,她小时候过端午的情景,老母亲把米提前泡好,半夜煮上,临近天亮,一会儿起来加把火,为了让孩子们一早起来就吃上热乎乎的粽子,为了粽子煮的时间久一点更甜更糯,满满的幸福感,三姐说,手也挺巧的,就是没学会包粽子,但每年也没少吃粽子,亲朋好友知道她不会做,都会送给她。我们鼓励她今天大胆尝试一下,她说试试吧,没想到,一次成功,居然做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粽子,感受到了三姐的开心。
就这样,我们有说有笑中,半盆糯米已经被包完,张姐边包边笑着说,这包成啥样了,我们说,不管啥样,能吃就行,又是一阵欢笑声。
“哎呀,这比沟通客户难多了!”不知谁说了一句,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都笑作一团。那一刻,我们只是一群笨手笨脚却又乐在其中的“学徒”。
二:意外的协作
在大家面对一大盆糯米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时候才能包完,可是每个人都动起来,二姐负责递粽叶,三姐负责搬蒸锅,我们三人负责包,细心的张姐负责检查每个粽子的“质量”。
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位87年小美女,她动作娴熟,有棱有角的三角形粽子一气呵成,我们纷纷夸赞:哇,太漂亮啦!在大工程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优雅的徐老师来了,二话没说直接开干,不用说,一看也是高手,就这样,徐老师给这次包粽子完美的收了尾。
“我们太厉害啦,我们太棒啦”!这句话又引来一阵欢笑。不知不觉中,我们完美完成了今日的活动。
三:温暖的发现
在等待粽子煮熟的空档,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我们聊起了小时候家里包粽子的情景,聊起了各自家乡不同的粽子口味,聊起了端午节的各种习俗。聊起了和母亲很多相关的很多事情,今年的端午节以这样的方式提前过,好像回到了家里一般,温馨而有意义。
这时我们才发现,平时朝夕相处的伙伴们,原来都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童年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那是人生中最美的篇章,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与快乐。
四:粽香里的感悟
当第一锅粽子出锅时,工作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虽然有的粽子形状怪异,有的馅料分布不均,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
这就像我们开启一份事业,刚开始都不熟练,但只要团队伙伴互相配合,最后总能做出好成果。这一刻,我更加笃定了前行的脚步。
结语:比粽子更珍贵的
活动结束时,满满两大盆粽子我们没有统计有多少个,我们只记得,我们在粽叶飘香中收获的默契与温情。
这次活动让我们明白:
1. 团队协作不需要刻意——就像包粽子时的自然分工,工作中最有效的配合往往源于彼此优势的互补。
2. 失败也可以很快乐——那些散开的粽子带来的欢笑,比完美的成果更让人难忘。
3. 传统文化是最好的粘合剂——在快节奏的工作中,偶尔回归传统,反而能让团队走得更近。
我想,未来的某天,每当闻到粽叶的清香,我们就会想起那个充满欢笑的上午。原来最棒的团队建设,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片段里。真正做到事业生活化,生活事业化。
今天,粽叶飘香,今天,情谊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