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记得那是在2018年11月,开启了她新的人生旅程。那时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好像往哪走都是错的,不断地跌倒受伤。她灰心过、自卑过、无助过,好在,最终还是爬起来了。虽然还是一个人,但是那些路走得异常坚定。她以前总说自己从来没有真正快乐过,没有发自内心地笑过。
通过阅读和写作,她有了自己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体会到发自内心的快乐、第一次全力以赴、第一次坚定不放弃。
只因喜爱、所以执着。
好不容易才拼这一次,好好把握吧。
只有不断进步,才会有无限可能。所以,她选择了义无反顾。
2
“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的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到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
— —罗曼·罗兰
那段时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备忘录记载的不再是碎碎念,而是一篇又一篇的社群作业、文章、和待办清单。手机下载的不再是视频、拍照软件和美食照片,而是各种读书软件、学习工具、网页课程。
朋友圈不再发不痛不痒的情绪和自拍,而是选择先关闭,为自己充电,害怕浪费时间。开始收藏关注的不再是网络鸡汤文,搞笑段子和轻易左右情绪的公众号。而是关于发音练习、书籍书单和知识方法论。
她开始不看小说,转而看心理学、思维工具类、管理类的书籍。
那段时间,她好像很久没有逛街,很久没有看过一场电影,很久没有和熟悉的老朋友见面了。
以前那些给她打鸡血的公号每个红点的信息都累计成山了,火的电视剧和歌曲放了一部又一部,过时了一首又一首。
其实这并不代表学习就应该这样,而是她完全没有想到会如此投入,投入的感觉会如此不可自拔。
原来,阅读和写作让她找到了寄托和宣泄口。
经过前面不断的模式和试错,一点点的在积累。现在她来到了第二阶段,“聚焦”。当“理性”打败“感性”时,你会愈发清晰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她那段时间在干什么?
开通了各大平台学习运营。不断地去试错和积累,不断地自己摸索。每天写文章,参与复盘,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学习各种从未涉略的知识。
很幸运,得到很多~
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真诚和包容不可分割;知道了成长思维和固定性思维两种模式的不同命运;知道了心理学洞察人性潜意识的微妙关系;知道了早教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和意义非凡;知道了在坦诚剖析这条路上道阻且长,唯有自律与爱是良方;
知道了知识是吃透并为己所用才可以解决问题;知道只有复盘才能翻盘,时间的每个脚印,数据都会记载无比清晰;知道了学习的基本原则,就是钻研小事的细节问题从何而来....
人生苦难重重,她且坚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
在这趟没有终止路线的旅途中,她一路行走一路奔跑,看清了之前的自己。
出来社会后,对于一片空白的自己,人情世故总是很笨拙,几乎经常犯错。
她很粗心,做事情没有百分百用心,不好的结果让她无法肯定自己。
她很敏感,容易被其他人牵动思绪,其实那叫“玻璃心”。
她以前总不爱思考,其实不是懒而是在逃避,逃避现实,逃避最真实的自己,就好像赤裸裸的展现在别人面前,让她疯狂想逃跑。
她很逞强,很多事情自己做自己承担,她怕打扰别人,怕收到的不是别人期待的模样,收到失望。
现在她知道,如果人生经历少的可怜,那就去创造。如果人情世故不会处理,那就多与人接触打交道,如果粗心,其实只要用心一点,结果就不会事与愿违。如果在乎他人想法,那就努力证明给自己看,再用行动影响他人。如果总想逃避,那就倒逼自己多维度去思考,去看书,去认清现实。如果逞强,就把劲用在该用的地方,要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她并不怪以前那个胆小懦弱的自己,因为她知道每个人生阶段都会有当下的思考和行为。
她明白比起自怨自艾,借鉴别人能用在自己身上的经验,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法。所以,她感到幸运和感恩。
4
“不论任何工作性质和生活常态,如果想要追求卓越,那么我们就必须适应自我激励和控制的生活方式,从容应对所发生的一切,像呼吸一样自如。 ”
— —乔希·维茨金 《学习之道》
她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差距。这一路上,很多不同身份的人在她学习的道路上穿插而过。有些匆匆而来,匆匆地走。剩下的,就是一直在奔跑的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语言不同个性,却因相同的目的,曾聚集一起。
遇见过各大职场人士,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忙得焦头烂额还不忘给自己充电。有各种创业者、虽然承担风险,前方路途充满未知,但他们仍披荆斩棘,有年过半百的人,在她们看来,比起年龄,更希望沉淀的是知识。有二宝妈们,一边照顾孩子和家庭,为自己更是为孩子,她们无时无刻不渴望新知。
每个人尽管再忙,都会留些时间给自己。他们都优秀得难以想象,因为不甘现状,所以不断地挑战未知和自我,越挫越勇才有另一条出路。
这让她更坚定自己内心,不得不加快脚步跟上他们的步伐,世界还可以更大,还有更多的无限可能。
5
那是她第一次了解到什么叫真正意义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像一个多维魔方一样,能迅速锻炼人的思维能力,最大的魔力是影响他人,她以为很多人一生都在兢兢业业地做自己,能做好自己已经很不容易了。
然而,“利他就是最好地利己”这句话彻底颠覆了她的固有思维。
要知道个人的力量其实是极其微小的。
你会发现,那些厉害的牛人都带有特定的磁场,吸引的必然也是同道之人,是那些永远在路上想学习、想改变,不甘于现状的人。
优秀的人依然保持优秀,而在进步的人也是快马一鞭。
所谓利他便是多做贡献,从而体现自己的价值。
先成为自己的标杆,再去帮助别人,影响别人。
她不敢说这段时间里收获了多少,但是她一定在思维和心理上改变和突破不少。她很感谢这一路上一直向前的自己,也想对自己说声、谢谢你。
噢,对了,这个她就是我。五个不同的碎片阶段,拼凑积累了现在的自己。
“耕耘心灵、从笔写我心开始。”
— — 辣笔小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