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期待明天的自己,如果我们现在表现糟糕,却用对未来的乐观期待来掩饰它。那么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设定这个目标---《自控力》
见到我的人一个个都说我胖了,我回去家里的亲戚说我胖了,我上班,同事说我胖了,我进出宿舍,门卫也说我胖了,我才真正意识到我的确胖了。
胖了就努力减下去,饮食上我没问题,吃的并不多,只是久坐看书,运动的太少导致的。
原以为看到的书只是进了脑子,不曾想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倒长成了一身肉,实在惭愧了。
1、跑步减肥,有用吗?
原来也跑步,实在难以坚持,跑着跑着就成了寂寞,成了负担,于是乎 不能长久,也就没得到什么效果,就得了每次的腰酸腿胀而已,除此之外再无他获。
经别人介绍,下载了一个keep,里面有个燃脂跑HIIT,它由慢跑和长跑 组合循环,比如两百米慢跑,四百米快跑,然后一百米慢跑,两百米长跑,如此循环往复。
这样的好处就是避免了单一式的目标值带来的绝望和浮躁感,大目标分解为数十个小目标,逐步克服,最终将目标完成在潜移默化中。
结果顺利地完成了4.5km的路程,全程25分钟,消耗卡路里386,这些 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跑的过程中,想到了些东西。
2、你所谓的坚持不过是一种煎熬
其实还没开始跑,就把它值化和量化并不是明智之举,非有顽强的毅力 和决心难以恒久。
如果上来告诉自己今天4km,或者30分钟,就会下意识地倒计时, 还未开始就期待着结束。
这个过程及其煎熬,你会隔段时间看一下手机,会觉得时间过得好慢,4km那么远!
如果上来就是这个心态,那你所谓的坚持不过是一种煎熬,你会觉得自己是非常努力在做这件事。
而在《自控力》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把需要做的事情当成了自己已经付出的努力,这会给我们错误的满足感。
这段时间里你会无数次的鼓励自己,加油,快了,快了!可当你到达最后的终点的时候,你却没有丝毫的兴奋,只是感慨自己多么不容易,进而转化成巨大的自我满足。
自我满足暂时抵消了头脑中对健康的忧虑,下意识地认为今晚的这个努力应该得到嘉奖,其实不过是大脑为停下来寻找一个理由。
如果明天你恰好身体酸痛,你百分之九十不会去跑,你甚至还期待明天能下一场雨。
这个矛盾会一直循环,困扰每一个有健康意识的人。
3、你关注的目标,其实并不是目标
其实减肥之所以成为很多人的难题,就是因为大家的认知普遍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那么贵的减肥课很多人上了,也照做了,就是没有效果。
我想这不仅仅是坚持到底的事情,而是在整个过程中,个人对减肥这件事的认知存在误差。
《自控力》中这样一个例子:
说一个叫谢丽尔的姑娘为了在婚前达到瘦身目标,选择每周在剑圣健身三次,这当然是很好的目标。
她也按照这个做了,但是就是有一点。每次她在多运动五分钟就会在冷冻酸奶上多加些巧克力,或者晚餐时多喝一杯红酒,因为她觉得反正自己在健身,在运动,这点吃的没什么。
结果她的体重变了三磅,不是减少,而是增加。
健身这个过程很好,瘦身这个目标也很好,但是她把这个目标当成了自己放纵的许可证。
这个例子很鲜明的论证了我们的大脑是多么的狡猾,它很容易就能让我们的汗水付之东流。
其实你关注的目标其实并不是目标,只是容忍自我满足的一个证据。
这能让你更心安理得地去胡作非为。
同样的类型,拿拼多多举例子。拼多多推送的全是折价销售的消息,而且折扣之大,让人瞠目结舌。很多东西便宜到让人发指,你甚至会怀疑这么便宜,会是真的吗?但还是挡不住惊人的销售额,可怕!
很多人以为这些真的能省到钱,你的大脑被这些信息迷惑,你每买一件 东西大脑就会得出节省了多少钱,然后支撑着你继续买下去的想法,你始终认为自己是占便宜的。
其实回头看看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的账单,我们花了更多的钱,买了更多原本不需要的东西,我们并没有省钱。
如果你认去锻炼了就说自己很“好”,没去锻炼就说自己很 “坏”,那么你很可能因为今天去锻炼了,而明天就不去了。
如果你认为节约了就说自己很“好”,不节约就说自己很“坏”,你很有可能因为上午节约了,而下午就变得奢侈。
无论是锻炼,还是节约,亦或者是其他你觉得“好”的事情,你都会允许自己做一些“坏事”来犒劳自己。
这句话细思极恐,你可以参考自身经验,或许能得出不一样的解读。
4、把你想做的事变成必须要做的事
跑步就是跑步,就是为了身体好
运用《自控力》中所讲内容,跑步既是服务于健身的一种方式,最终目的就是健身,目标指导行为。无论中间过程如何,这都无关乎于自己的道德水准。
告诉自己不会因为跑步本身而成为一个好人或者坏人,就是纯碎地想跑步健身。
无论4km还是30分钟,都只是个 形式,不需要想得太多。达到效果亦如何,没达到效果亦如何,重点是自己做了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
今天的4.5km,分解为好多个400m,200m以及100m, 正好是围着小区周边主道3圈,然后回家。
当然这个过程我思考了许多的事情:
你刚跑了一段时间会觉得很累,《自控力》告诉我,那是大脑在诱惑你休息,其实你一点也不累。
你跑了一段时间后,身上会汗流浃背,你的呼吸会加重,会喘气,不要停下来,但可以稍微慢一点。
慢一点不是让自己休息,而是向大脑示威,你的警告没有效果,如果这个时候你停下来了,你再难重新启动,那大脑就赢了。
到了后期,你会有个非常难熬的过程,小腿会发酸,那时候你特别想放弃。大脑屡次告诉你差不多了,你已经很好啦。
千万屏住,大脑在寻求犒劳,他需要休息或者来一支冰棍。其实过了这个点,你会觉得根本没什么。
当然每个人的极限是未知的,需要我们不断突破。
5、跑步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生
或许一直是重复的路,你不知道要跑多远,也不知道跑向何方;但是人生不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争取多走一点路吗?
那些走在你前面的人会被你超越,而你会被更快的人超越;
你跑着跑着却发现,那些原先落后于你的人突然走在了你的前面,那时候你会惊慌,你会不甘,于是你继续超越。
你渐渐忘记了无数次的超越,走过了多少路口,往往也忽略了自己来时的路,但所幸还有终点,那是回家的路。
回家的路很近,你却跑的很远,如果早知道那么近,何必当初跑的那么远。
可是不跑出去,你又怎么知道呢?
人生的闹钟生来就已设好,唯有不断奔跑。
永远不要期待明天的自己,如果我们现在表现糟糕,却用对未来的乐观期待来掩饰它。那么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设定这个目标。
你可以跑的不好,但必须时刻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