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西北人也,已入天命之年。
每有人问其姓氏,乃告知皇姓武氏后裔。因其“好食”,做手好菜,故别号“大厨武”。
白须虬髯,头顶发稀,以前发后梳遮蔽之,以为帅也。黑脸肃颜,急躁少言,孩童见之,刹时少语。
及至中年,有言多之势,且聒噪耳。强迫症患者。
最厌不守时守信之人,如遇此类,假以颜色,不分场合。甚者,一言不合,必怒目圆睁,剑拔弩张。意趣相投者,则推杯换盏,笑意盎然,把酒高歌。性格使然,恐今生难改焉。有人喜之,真性情也,有人厌之,甚了不起!
大厨武好书,钻姓氏渊源,研宗族信仰。每遇饭局,酒过三巡,必问在座姓氏,对其郡望、堂号、迁徙分布一一道来,席中人慨叹点头称是。
大厨武以歌唱见长,众人岂肯放过,歌一曲方毕之。
大厨武独爱逛市场。未至市场,今日菜谱了然于心。凡菜摊、鱼档、肉铺老板,见之远远招呼“大哥,有鲜鱼、靓菜、好肉……”,环顾一周 ,对比各家货色,锁定买回。挽袖磨刀,烧、炒、蒸、煮、汆不在话下,片刻珍馐美馔呈现一桌,邀朋呼友,酌酒高歌,兴尽友归,独在月下,犹如“秋翁”,修花剪枝,洒扫庭院,赏花喝茶,逍遥点烟,悠然自得。
大厨武亦“老饕”一个,喜游玩,爱交友。
每至一处,必寻当地美食,熙攘闹市、僻街静巷,不遗余力。
一日,出外游玩,坐的士。
着黑衣,戴墨镜,礼帽掩其首,因小女一句“走哪儿,都是吃吃吃……”而闷闷不乐。一路无语,的士大哥心下疑惑,嗫嚅搭话,大厨武“哼、哈……”作答。下车,索要的士名片。翌日约其车,不敢前来:“你像黑社会……”大厨武哈哈哈,一路说笑。载至当地一食肆,谈天说地,邀其大快朵颐。临走曰:“大哥面恶心善”,至家不久,收一包裹,乃的士大哥所寄。
大厨武常吸烟,烟灰乱弹,茶缸、酒杯、花盆无一幸免,索性不购烟缸。美其名曰:此物可杀菌消毒。
大厨武惟惧一人,乃其小女。
小女已独立在外。
每有小女微信:爸爸……,话不明说,会意,火速打款。
款到,小女必发一表情:跪地“谢谢老板”,大厨武刹时皱纹四溢,心已融化。
小女高考之时,大厨武每日疱厨,花样翻出,必煲一汤。小女曰:其高考阶段乃吾父烹饪水平巅峰之时。
小女小学时,一日归家,嘴紧闭,眼眶噙泪,大厨武命其张嘴,门牙缺半,问其缘故,被一男生推倒,立时前往学校,身着黑底绣龙上衣,小女同学窃窃私语,误为黑帮……
小女喜狗,大厨武问寻朋友送之,起名“嘟嘟”,伴小女小学至高中。亦是大厨武“粉丝”,上课,卧其琴旁,做饭,卧其脚下,睡觉,卧其床头。曾走失9日,遍寻不见,小女每日泪水涟涟,大厨武安慰小女,强压泪水于眼底,对窗抽烟:为父再寻一只更可爱的与你……
吾爱榴莲,榴莲当季,大厨武常光顾榴莲摊,已练就火眼金睛,果肉糯甜金黄香,一挑一准。
每有应酬夜归,酒气扑鼻,恨之牙痒,假寐,不予理睬,似无察觉。必把家中一杂物盘,窸窸窣窣,一一归类,摆放整齐,方才入睡。
翌日,吾气未消,其中午已备可口饭菜一桌,吾见之,不忍斥其,屡屡得逞,似昨日醉酒之事不曾发生。反似我有吃人嘴短之嫌。
小女出生之时,吾月子起居饭食皆由大厨武一手料理,一日,买活鸡炖汤,不敢杀之,请邻居宰杀丢地,待要褪毛之时,鸡竟陡然站立,至此大厨武不动刀杀生。
姐妹来汕欢聚,大厨武不带看海看景,首选菜市,见识生猛海鲜,买回灼、蒸、炖、炒、煎、腌不在话下,整出一桌海鲜,翻出藏之多年茅台,菜香酒醇人欢。
大厨武生性自由,做菜全凭感觉。应酬所吃菜肴,历历在心,试之,味道有过之而无不及。事忙,无暇买菜,翻箱倒柜,搜罗食材,随意搭配,别出心裁,竟烧出创新菜品,依然美味。没有食材,方便面也能调制出上佳口味。如若只剩两三土豆,立马发面,削皮切丝,拌之成馅,擀皮包之上笼,一气呵成,干净利落。
其做菜但凡按菜谱烹制,味道尽无。一生不羁爱自由。
做菜如做人,简单率性,拒拖泥带水。
大厨武喜润诗词赋,兴致所至,灵感迸发,深夜伏案,烟不离手,奇思妙语,一气呵成,念之、歌之、弹之……
声乐教学30余载
所教弟子,初见惧之,唱不好,拍琴训斥;唱好,拍手,不吝赞美,欣然操刀下厨,以食鼓励。久育生情,亦师亦友,父母亦成挚友。
弟子步入高校,逢年过节定来拜访,送师所喜之物:烟酒茶。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师生共酌,畅谈人生,弟子全无初学之局促,师徒俨然如“兄弟”。
大厨武自西北小城至南海之滨已二十有一载,期间酸甜苦辣自不言说。
起初弃职奔粤,期获多金,今思不过换一处育人,虽育人有果得嘉许,不免令人唏嘘,人生已去大半,他乡已成故乡。
大厨武平生夙愿:有一院落,种菜养花,三五知己,弟子围坐,你弹我唱,烧制佳肴一桌,煮酒烹茶,师生欢愉,岂不乐哉!
自在方为人生,吃喝才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