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又给我打电话说起她想辞职的事。“天啊,你知道吗?当年我们班上那个XXX,前几年从中建辞职后,现在自己搞了个公司,听说已经在上海买房了。这才几年功夫啊?太快了吧。早知道我当初也辞职好了,我当年可比她强。”紧接着,M又开始了那间歇性地辞职纠结大叨叨。
这已经是M这个月第三次和我叨叨悔不当初和对现实的不满。每次都是这种模式,先羡慕感慨再自怨自艾。起初,我还会耐心去开导她,安慰她。次数久了,我就只剩沉默以对。
因为,我发现有这么一种幽怨纯属自找。
拿M来说,她是我们同学中起点较高那一批,家境优越,父母均是体制内领导,在我们这个三线城市是实打实的官二代。她自己也很不错,8年前毕业于国内某985、211高等院校,没毕业就考上了省里公务员,一路顺风顺水,一直是我们每年同学聚会里不少人羡慕的对象。
可是就在四年前,m就开始频繁和我诉苦抱怨。起初是,她原本有一个职务晋升的机会,但是要通过考试去别的单位。她踌躇了很久,一连几天打电话问我要不要参加,我当时力挺她参加考试,这么好的资源和机会,不参加太可惜了。“万一我考不上怎么办?”“万一我考上了那我不是要换单位,可是这里我都混熟了啊!”“要是考不上,现在领导怀疑我能力怎么办?”尽管我再三劝她不要有那么多顾忌,先参加再说,年轻人搏一搏总归没坏处。可这件事就在她这一声声疑问和犹豫之中不了了之,她理所当然的失去了晋升的机会,一如既往待在她嘴里那个厌烦而无聊的岗位。
后来,她结婚生子,父母相继退休,她的怨念也越来越强烈。原本有几次轮换岗位和转行的机会,她每次都是在犹豫和担忧中放弃。就这么不咸不淡的熬到了现在,如今已经步入中年大关。眼见着身边同一时期和她考进单位的年轻人都通过各种努力,或提拔成为部门负责人,或转行成为行业新秀,或追寻梦想成就自我,只有她,原地踏步、止步不前。
“我就是命苦,没碰到好人,也没好机会!这种生活什么是个头啊!”终于,她发出这句感慨后哀怨地挂了电话。
我不禁在想,是什么让原本优秀自信的M成为如今这个怨声载道、愤世嫉俗的怨妇模样。
或许,改变现状是需要那一念间的“冲动”。
从婴儿出生便有吮吸本能来看,人其实是先天具备生存直觉的。有时候,那一瞬间对现实的不满和想要改变的冲动,可能就是大脑提醒你需要改变的开始。如果没有把握住,很可能在思前想后的犹豫中失去改变现状的魄力和勇气。冲动在这里不是个负面词汇,而是那一瞬间的闯劲和魄力的代表。当你厌烦到极致时,停一停,想一想,你是否需要做出改变?有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越是思前想后,越是不敢向前。
“现在挺好啊,我为什么要折腾”、“我失败了怎么办”“会不会有人笑我”、“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还是算了吧"等等。。。这些都是你曾犹豫,畏手畏脚的理由。
下坡的路永远是平顺便捷的,而上坡注定是负重而艰辛的。“欲承其冠,必承其重”。当你决定改变现状时,所承受的必然是比当前更多。你,必然要转变习以为常的老思路,改掉驾轻就熟的坏习惯,跳出舒适放松的心理区。
一定要在机会来临的时候,牢牢把握,鼓足力气,全力以赴,而不是思前想后,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你不愿努力,偏羡慕他人的人前风采;你不想改变,偏嫉妒他人的奋发而为。你看不到他背后的不懈努力,看不见他当年壮士断腕的孤寂。你担心前有狼后有虎,畏手畏脚,踟蹰不前,其实只是为了掩饰自己不敢改变的事实。所以,你的幽怨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