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一则三兄弟的笑话引发了今天我们称呼的改变。老公说他年龄最大就叫老大的名字:“年龄”,我说我年龄老二就叫“学问”(反正我也没有啥学问,这名字符合我),闺女说她只能当老三了就叫“笑话”,儿子顾着玩游戏我们都不搭理他。
“老二,小区门口十点有卖菜的,你需要菜不?”老公开始这么称呼我了,开始我感觉有些迷糊,后来一笑接受了。“老大,今天我要多砍点柴”,“我已经有一大把了”。说来奇怪我今天特别想看书,一早吃完早饭,就有欲望看书。
一本从2018岁末开始读的书,开篇看了几页,实在是乏味放置一边。这本书的名字叫《流量池》,广告门年度CMO/中国广告长城奖得主神州优车集团CMO。“急功近利”的流量布局、营销转化。这些广告词真牛。我在互联网公司当首席执行官(词用的有些大哈)已近一年有余,今天再拿起这本书看,感觉书上讲的有关互联网平台上营销的方案稍有些落后,这本书我当初看是非常吃力的,今天感觉越看越上瘾,其中有些广告营销词和经典的广告图让我惊讶。人人都爱一流图——哆啦A梦大家都很熟悉,天猫曾经联合哆啦A梦代言做了一些告知,但是反响平平,最后反倒是这张“我要离开你了,要去当天猫了”的小图,瞬间引起发刷屏。例如,美国总统大选的时候神州做了一张海报——“选总统纠结10个月,选专车,只需要1秒”。总统大选当天下午投票时海报发出,效果不错,很多盘点文章都引发了该海报。有趣的一流图可以通过借势营销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自留量。
我还了解了新名词“网感”。很多人会对这个词过度解读,比如 ,一定要在文案中使用各种流行的网络流行语、网络热词,否则不够“网感”。其实网感就是有同理心,说人话。比如,MINI COOPER(汽车品牌)的官方微信号“绝对MINI”从账号定位开始就奉行一个宗旨:不拉拉扯扯,不遮遮掩掩,只为真正感兴趣的人提供最有意义的内容。企业的微信网感还可以被解读为“企业的人格化”。比如,支付宝微信号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算企业微信人格化,而是一种生动与逗趣的存在。堪称“神经病”的运营风格,并不妨碍它的篇篇推文获得10万+的阅读量。2016年5月13日支付宝推送一篇题为《用5个字证明用过我,你OK吗?》的文章,全文只有一个实心的标点,却成了微信史上最短的10万+文章。
上面是我今天的读书小抄,够刺激的吧!今天读书是发自内心的想读书,不是因为叫我“学问”一点没有的老二我才读。联系到当今的孩子们,那种填鸭式的教学真的有用吗?当年的教育家陶行知上课的时候带了一只鸭子和一些米,然后在讲台上当着学生的面他掐着鸭子的脖子把米塞鸭子嘴里,鸭子一个劲的挣扎,死活不吃。当教育家陶行知放开鸭子,离开讲台站远点,结果鸭子吃的特香。以此看来,人想学了才能学的进,强迫是没用的。教育孩子也如此,不急,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