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肺、脾、胃、肾等脏。
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若心阴不足,神明失养或心火炽盛,扰乱心神皆可导致失眠、心悸、烦躁等病症,重则影响其他脏腑;
肝藏血,若肝血不足,血不能养心则失眠,或情志内伤,肝气郁滞,血行无力而郁滞脉中,不通则痛导致失眠;
肺朝百脉,主治节,伤寒发汗过多或热病后期,余热伤及心肺之阴津,心阴不足导致失眠;
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若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则会出现气血不足,心无所养,或内生水饮、痰湿等实邪,浊邪不降,上冲于心而引起失眠;
肾为水,心为火,若肾水不足,心肾不交则阴阳不和,导致心神失养,出现失眠。
02
经方辨治失眠九法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法
黄连阿胶汤
《伤寒论注》曰:“此病发于阴,热在于里。”素体阴虚,病发于少阴,虽感邪不久,然阴虚则邪易化热。
肾阴本不足,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火扰神而致失眠。
临床表现:
失眠,心烦,形体偏瘦,精神萎靡,口干舌燥,舌红少苔,甚则裂纹,脉微细或弦细。
辨证治法:
辨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
治则为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治疗方用黄连阿胶汤,药物组成:黄连12~15g,黄芩6~9g,阿胶珠9~12g,鸡子黄二枚,白芍6~9g。
方解:黄连苦寒;黄芩苦平主诸热,泻火除烦;阿胶珠甘平,主心腹,滋养心肾之阴;鸡子黄补阴血,解热毒;白芍与阿胶珠、鸡子黄合用滋养肾水,与黄芩、黄连配伍降心火。
何师认为运用本方有2个要点:
①鸡子黄不可缺失;
②鸡子黄不能够被溏心鸡蛋替代,否则功效锐减或无效。
临证加减:若腰酸痛,小便多,耳鸣,盗汗,可合用六味地黄丸;
若心烦,失眠,心悸甚则怔忡,可合用交泰丸;
若小便赤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合用导赤散。
养血柔肝,清热安神法
酸枣仁汤
《金匮要略正义》曰:“肝阴有亏,相火躁动,冲激上焦。”
素体劳累过度或情志不畅,久而阴血内耗,肝血不足,血不养心,虚久化热而致失眠。
临床表现:
失眠心悸,烦躁不安,眩晕,易疲乏,脾气急,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治法:
辨为肝血不足,虚热扰神证;
治则为养血柔肝,清热安神;
治疗方用酸枣仁汤,药物组成:酸枣仁60~90g,知母、茯苓、川芎各10~20g,生甘草5~10g。
方解:酸枣仁入肝经,滋补肝阴;知母苦寒,滋阴清热生津;茯苓宁心止悸,养魂安神;川芎入肝经,疏肝理气;生甘草调和诸药,兼有补中、清热之效。
何师认为运用本方有3个要点:
①酸枣仁剂量必须大;
②服药时间晚饭前1h与睡前2h服用;
③若患者严重失眠或彻夜不眠,可改茯苓为茯神,效果更佳,无茯神时,可用茯苓配伍甘松替代。
临证加减:
若潮热盗汗,面赤,大便干,小便赤,可合用当归六黄汤;
若心悸明显,口干渴,疲倦健忘,面色无华者,可合用天王补心丹;
若耳鸣,头痛,面红目赤,阴部痒,可合用龙胆泻肝汤。
滋养心肺,清退虚热法
百合知母汤
《金匮要略心典》曰:“人之有百脉,犹地之有众水。”此病为误汗后或热病后期伤心肺阴液,治节不行,营阴不足,阴虚内燥,燥扰心神而致失眠。
临床症状:失眠,心烦,口干舌燥,口苦,小便不利,舌红,苔薄黄,脉微数。
辨证治法:
辨为心肺阴虚内热证;
治则为滋养心肺,清退虚热;
治疗方用百合知母汤,药物组成:百合20~30g,知母15~18g。
方解:
百合味甘平,入心、肺经,安神养阴;知母滋阴清热,润燥除烦,二药合用清心肺中虚热,滋养心肺阴液,共保心神。
何师认为百合病的主要方证为口苦,小便赤。
故只要出现以上2个症状多可合用此方。
临证加减:
若有呃逆、恶心呕吐、反酸等胃气上逆的表现,可合用滑石代赭汤;
若出现口干、口渴、欲饮水,苔少,可合用瓜蒌牡蛎散;若久咳,伴有黄稠痰,咽痛可合用桔梗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