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8 周日
*唉,我又对着孩子吵吵起来。天天几小吵,几天一大吵,好像成了我对孩子的常态。不知道孩子烦不烦,反正我是真烦,有对孩子的抱怨,但更多是对自己的失望。就像孩子说的,“妈,你总说你要改改脾气,你总说你会调整情绪,我看,你压根就没改,没调整!”
呜呜呜,我也觉得我没改没调整。这让我越发的自责和对自己失望。
*这回是因为,孩子写作业时拿着手机说是查词意。可是,写作业用时明显比平日多的多。
我认为是孩子拿着手机,抵制不住手机的诱惑,查词意是真,趁机翻翻看看也是有的。一心几用,学习既没效率也没质量,怎么能写好学好?!
我生气孩子没有自律,我妄图用发脾气来让孩子“知错改错”,可是,可是,多少次下来,除了和孩子两人冲突越来越烈,关系越来越差,没见孩子的自律渐长。
*别说孩子写作业的自律没渐长,就是我想管理自己的心态,脾气的自律也没见建立。
苦恼啊苦恼,心烦啊心烦。
*今天看的这篇文章,好像给了我一点启示。人啊,大多都是顺毛驴,越是被要求,越是说应该,可能内心深处,越觉得被消耗的无力去做了。
也许,正如文章所说的,滋养,才能给人力量。
笔记摘抄:摘自公号张德芬空间转载 蔡尖尖的文章 《最顶级的自律,不是消耗,而是滋养》
*你是真的爱自己,还是自溺
所谓“自溺症”,就是指特别溺爱自己,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自我奖励。表现在有的人嘴上说“我就睡一会儿、我就吃一点点、我就玩一小下”,结果不起床、吃货本相毕露、一玩玩半天。
睡一会,吃一点和玩一会是没有标准限度的,但也不需要很长时间后果就会凸显,比如睡不够精神不好影响第二天生活工作,过年一周的饮食放纵就能让衣服感到紧张,事情的deadline逼近,反而还烦躁得继续刷手机刷剧停不下来。
你有没有发现,“自溺症”和我们的老熟人拖延症有异曲同工之妙——越是拖延越是焦虑,越是“爱”自己就越感到心虚,而心虚的下意识行为,都是去回避正视结果。
尽管“要爱自己”是心理学上一直提倡的理念,我们也会和朋友说:“记住要对自己好一点呀。”
但如果因为自己的过度“爱自己”“对自己好”显现出坏结果时,知道自己是第一负责人的时候,才是你寻找正确途径的开始。
*不定义对错,才会找到正确的钥匙
其实我们每个人也是演员,而且在社会、家庭、职场分饰的角色很多,被安排的活动和责任也占据绝大多数时间,当有了时间空档,做自己想做的事是人之常情。
就像中年男人下班回家前车里抽了一根又一根烟,疲惫的母亲在孩子睡着后刷不停地手机,下班后敷着面膜熬夜刷剧吃泡面的自己……我们在应不应该做,对不对之间来回摇摆,阐述一曲痛并快乐着。
但下意识只想吃喝玩乐的本我,和有意识去做应该做的自我,这两者本身无所谓好坏,只是我们用约定俗成的观点,定义了它们而已。
打个比方,我们经常会说,要健康要减肥就不能吃垃圾食品,但食物的原材料有哪个生来就是为了当垃圾的吗?原本就没有什么垃圾食品,但却有垃圾的吃法——高热量的烹饪方式和过量的摄入才是元凶。
毕竟正常适度的娱乐活动和吃美食,本来意义就在于体验过程产生的情绪价值啊。
本我错了吗?自我就一定正确吗?
打游戏刷剧吃泡面抽烟是绝对意义上不好的行为,“自我”一般会给自己界定一定的时间去做这些事,但我们很容易因为没有遵守,同时也没有时间做好该做的事,而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
我真的不介意今天吃对炸鸡翅,晚餐少吃一点,或者多喝水走几千步,先放松下来吧,它们只是把握度的问题,不是对和错的问题。
*不威胁自己,自律就比你想的简单
一谈到自律,好多人开始犯怵,感觉就意味着绝对的自控和放弃偷懒。其实自律不过是相对过去的自己而言,调整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就可以了。
但从心理认知上第一个需要做出改观的,是自律的前提不是如何去管理自己,而是不要想办法威胁自己。
是不是在第N次装回游戏,第N次入睡失败摸起手机,第N次控制不住喝饮料吃炸鸡的时候,狠狠骂过自己,你个无法自控的人!
这种失控的感觉确实让人难受,但深一层来说,也有种通过自责抵消罪恶感的好处。你有没有发现,设置越多狠狠骂自己的手机电脑屏保的时候,失败几乎就是注定的。
*威胁对行为的改变真的很有限。
因为在感到自己受威胁的时候,就像面对师长的责骂一样,先给自己找出各种理由开脱,比如第二天也能睡个午觉,胖一点显得福气,明天也没啥工作就多玩会……
前面提到,知道自己在做超过设定的事的时候会心虚,心虚的下意识行为,就是回避去正视结果。
当你找到理由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后,接着是日积月累,失去警惕性,这才是真正危险的开始。很多不良习惯甚至疾病的产生,就是从这里失守。
伦敦大学的神经行为科学家Tali Sharot教授做了大量关于改变人类行为的实验,发现重要的不是拿坏习惯的危害来威胁恐吓自己,真正的改变,从顺从自己和对自己激励开始。
*毕竟喜欢好消息是我们的本能,正向去激励自己,而不是负向去打压自己,我们更容易得到改变。
不用想着自己喝下可乐会胖三斤,而是觉得喝茶水更解渴人也轻盈了;
不要警告自己熬夜会猝死,想想明天早上醒来皮肤状态好,能买到想吃的早餐;
不想着刷剧玩游戏就耽搁正事,试着回忆把事情做完了没有心理负担的轻松;
不耳提面命自己要减肥,只是调整了纤维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水的比例……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改变也不是能够一天就完成的。
*有边界地宠爱自己,请你放松享受;宠爱自己过了头,也不要自责和威胁自己,坏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那就要有耐心去建立新的好习惯。
只要你是真的爱上自己,就肯定会遇见那个真正满意的自己。
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imywHjw4MVI7QCoKCdkmQ
(也许,我不用发脾气威胁孩子的方式,不去说那些“你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玩手机,你这样下去就是把自己给毁了”的话,而是换种滋养的说法:“乖乖,你作业写的快点,好点,等会儿就能有一会儿自主看手机的时间了。
乖乖,你今天比昨天做的好多了呀。来来来,抱一个。
……”
也许,我对自己也滋养一点,“我今天脾气好了点,一开始都没有唠叨。
我今天是发脾气了,不过,也可以再找机会缓缓气氛哦。
……”
也许,不以自己以为的对错,应该当成死标准,也许,接纳和滋养,才能让人觉得轻松和改变或坚持的力量。)